惜生诗抄(第3/3页)

宋朝充满豪情的诗人陆游,也有多首护惜生命的细致诗歌,我们来看收在《陆放翁全集》的三首戒杀诗:

其一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其二

晨兴略整案头书,日入庭花始扫除; 未免叮咛惟一事,临池莫钓放生鱼。

其三

惜身谁肯轻伤发,止杀先从莫拍蚊; 老负明时无补报,惟将忠敬事心君。

诗人甚至觉得连蚊子都不可轻易杀害,那是因为即使小如蚊子也有痛苦呀,陆游另有一首《当食叹》也十分动人:

黄鹌举网收,锦雉带箭堕; 藉藻赪鲤鲜,发奁苍兔卧。 吾济亦何心,甘味乐死祸? 贪夫五鼎烹,志士首阳饿; 请言观其终,熟为当吊贺? 八月黍可炊,五月麦可磨。 一饱端有馀,努力事舂簸。

每次读到诗人如此清澈澄明的心灵,总让我拍案低回良久,想到从前所作所为,以及整个社会的所作所为,不禁感到惭愧,心情正如元朝大诗人赵孟的诗:“同生今世亦前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能同生在此时此世界的人与动物,无不是前缘所定,赶尽杀绝又为了什么?明朝陶周望的诗里有这样的句子:“一虎当邑居,万人怖而走;万人俱虎心,物命谁当救?”在我们的时代,追肥逐甘的食客正像具有虎心的人,一个岛上居住了千万有虎心的人,有谁来拯救动物的生命呢?

明朝以后仍然继承了惜生的传统,爱惜动物生命的诗篇多得不可胜数,像明朝大诗人方孝孺有一首《勉学子》诗:

莫驱屋上乌,乌有反哺诚。 莫烹池上雁,雁行如弟兄。 流观飞走伦,转见天地情。 人生处骨肉,胡不心自平。 田家一聚散,草木为枯荣。 我愿三春日,垂光照紫荆。 同根而并蒂,蔼蔼共生成。

乌鸦、雁与人一样都有情感,何忍驱之烹之呢?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生起疑惑:什么动物都不要杀,难道要吃素不成?正是如此,历代诗人——写下这些动人篇章的诗人——大部分是素食者,因为当一个人看清了生命的珍贵与无可替代,如何忍心举起筷子呢?这种慈爱万物的心情,我认为正是中国诗歌中极其珍贵的遗产,如果能爱命惜生就更能贴近这些诗人的心灵。清朝诗人吴梅村有一首《劝素食》的诗:

莫谓畜生微,与人同气血; 但恣我肥甘,不顾他死活。 痛口说向君,畜生非是别; 过去之六亲,未来之诸佛。

读了历代诗人的惜生诗歌,使我们感到欣慰,原来保护动物的观念不是来自西方,是我们古已有之,只是被现代人的口腹之欲所覆盖罢了。今天我们提倡动物的保护,不只是在追随先进国家的脚步,也是在连接我们固有的好传统。

爱护一切动物是所有人的责任,古来不只是诗人如此,连有德的皇帝也是一样,最后,我们来读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一首《雉将雏》:

行行麦陇边,见一雉将雏。 雏儿才长成,哑哑学母呼。 翅软未解飞,嘴嫩未能食。 饮啄与游翔,皆赖顾复力。 儿兮依其母,母乎爱其儿。 一朝羽翼全,那料南北飞。 有童持长竿,捕雏何遽遽。 老雉虽善飞,绕匝不忍去。 雏儿颇有智,藏伏荆棘间。 棘密难探取,儿童空怅还。 须臾童去远,老雉还来视。 母子得全活,鼓翼心倍喜。 尔童一何忍,尔雉一何慈。 孰谓天良心,人禽乃倒之。 观物可会心,抚古常自镜。 今朝忽见此,大愧中牟令。

倾听古代诗人心灵的声音,真能给我们当镜子,我们看到母雉如何呵护雏雉的情景,在心灵中会升起清明的感叹,假若一个人没有慈心,与长了尾巴的有何不同?甚至还不如动物呀!

看到数十万、数百万的鸡鸭被焚烧,稍有良知的人能不心惊毛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