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第3/3页)

另一首为《奉奘老》:

吃亏自己便宜人,矍铄精神七四身; 勤朴一生禅诵力,脱然潇洒出凡尘。

圆满自在•生死无碍

我们读了民初高僧的诗偈,颇能感受到遗偈所表达的精神,而在中国佛教史上,精彩的遗偈更是难以胜数。我在这里依年代选录十首动人的遗偈,或可窥见禅师与禅偈的风貌。

一、晋朝僧肇遗偈:

四大非我有,五蕴本来空; 掉头挨白刃,恰似斩春风。

二、唐朝大同遗偈:

四大动作,聚散常程; 汝等勿虑,君自在行。

三、宋朝宏智遗偈:

梦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秋水天连。

四、宋朝行端遗偈:

本无生灭,焉有去来; 冰河发焰,铁树华开。

五、宋朝法远遗偈:

来时无物去亦无,譬似浮云过太虚; 抛下一条皮袋骨,还如霜雪入洪炉。

六、宋朝楚石遗偈:

真性圆明,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西山日出。

七、宋朝一宁遗偈:

横行一世,佛祖吞气; 箭已离弦,虚空坠地。

八、元朝宗衍遗偈: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拥马车来。

九、明朝了改遗偈:

行年八十七,相违在今夕; 撒手威音前,金鸟叫天碧。

十、明朝了元遗偈:

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若问安心处,刀山是道场。

到这里,我们稍能贴近遗偈的共同风格,就是简明扼要,纯真而不矫饰,虽是寥寥几句,却是一生行持的提炼,真了生死的看法,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使我们可以把自己提拔到高处,来回观整个人生。

若以诗的立场来看,遗偈不尽合于诗律,同时,这种形式也并不难写,问题是在于,能在临终之前说出或写出遗偈,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预知时至,在从容之中圆寂,否则匆忙暴毙,何偈之有?二是必须最后一刻仍然灵台清明,意念不乱,否则昏迷病榻,偈从何来?三是必须长久修持,能自流露,否则临终胡言乱语,能遗下什么对人心有益的偈呢?

当我们看到这些简明易晓的遗偈,不应该小看,像“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固然是优美而动人,“无来亦无去,没有什么事”又何尝不使我们有悟道之慨呢?历代高僧大德所追求的,也无非就是前者的圆满和后者的自在罢了!

要达到圆满自在,生死无碍的境地,唯一的道路正是虚云和尚的遗偈: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