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织锦(第2/4页)

“但念自从无始迄至今生,一念为真,六根逐妄,随情造业,纵我为非。身业则杀盗邪淫;口过则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恶则常起贪嗔、深生痴爱。由兹三业,钩锁妄缘,常汩汩于尘劳,但茫茫于岁月。欲思出离,唯凭忏悔熏修之力。俾眼耳鼻舌身意之过衍,应念顿消;使色声香味触法之浮尘,即时清净。”

这不是我们每个人最好的写照吗?尘劳汩汩、岁月茫茫,哪里才是清净的道路呢?

当时我已深信忏悔有大力,但对忏悔还没有真实的体验,后来在新竹五峰禅寺由会宗师父授在家五戒,想到自己从无始劫来,因为无明所造下的恶业,真是悲不能抑,正如《地藏经》中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处在无始无边的罪业之中,唯一救拔的力量就是忏悔了,先别说来世的利益,就是在当时当刻,我们有一念忏悔之心,顿时身心轻安,因而在许多宗教里,忏悔都是很重要的法门,如果一个宗教竟而不教人忏悔,这样的宗教也就十分可怖了。

我们是不完满的人

佛教里关于忏悔的方法和经典非常的多,并且把忏悔分成三品,在《往生神赞》里说:“忏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忏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忏悔。中品忏悔者,遍身热汗从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忏悔。下品忏悔者,遍身彻热,眼中泪出者,名下品忏悔。”

我想,不管是上品、中品,或下品,能有这样真心的忏悔,都像是在心灵上织锦了。

《止观》上说:“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带有积极精神,但是在改变过去的恶,也是在修未来的善。所以,在许多佛经里都提到忏悔的功德。从佛教观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满的,故此强调忏悔,认为真心的忏悔与从未犯过过错的清净是一样的。

《地藏十轮经》说:“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各无所犯:一者,本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说:“能自改者,与无过同。”

《心地观经》说:“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

《法句经》说:“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是明照世间,如日无云曀”,“人前为恶,后止不犯。是炤世间,如月云消。”

《大般涅槃经》说:“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己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

在《出曜经》里有一段经文更有意思:“不羞反羞,羞反不羞。不畏现畏,畏现不畏。”翻成白话文是:“不知道羞耻是最为羞耻的,知道羞耻的反而不是羞耻;不畏惧悔罪是最可怕的事,知道罪的可怕反而无畏了。”

人为什么会知道忏悔呢?因为知道羞耻、知道无明、知道惭愧,知道了这是不完满的世界,而我们是不完满的人。佛教里认为人间最重要的是“惭愧心”,如果不能惭愧,就不成其为人,而是畜生了。

《大般涅槃经》说:“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

《本事经》说:“略有二种白净善法,能护世间。云何为二?谓惭。谓愧。若无此二白净善法,世间有情,皆成秽杂,猛如牛羊鸡猪狗等,不识父母兄弟姊妹,不识轨范亲教导师似导师等。由有此二白净善法,世间有情,离诸秽杂,非如牛羊鸡猪狗等。了知父母兄弟姊妹,了知轨范亲教导师似导师等。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成就?如是二种最胜第一惭愧白净善法。”

惭愧与忏悔是人生中极重要的品质,当一个人不知道惭愧,他就失去了同情与悲悯;当一个人不知道忏悔,他就失去了智慧与宽容。因此古来的大法师,他们在署名的时候常写着“惭愧僧”、“苦恼僧”、“忏悔僧”等等,这不仅是自谦之词,而是警策之句。

我们所处的社会一天天失去了单纯与谦和的品质,一日日以机械化、电脑化、科技化自豪,使人的品质日益像机械或电脑,想是与现代人不知惭愧忏悔有莫大关系,机械是永远不会惭愧的,电脑是永远不会忏悔的!

大蟒蛇与人面疮

佛教有许许多多的忏法,比较著名的有“慈悲忏法”、“水忏法”、“阿弥陀忏法”、“观音忏法”、“法华忏法”、“方等忏法”、“金光明忏法”等等,我们一时也不必知道这么多的忏法,然而其中的“慈悲忏法”和“水忏法”有两个故事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