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蝉蜕(第2/4页)
因为人性最初是无目的的。这是一句老话,在说法上似乎有些变化。
7.善恶祸福
据说在英语中,good既指善,又指福,而evil是既为恶,又为祸。从中能看到西方文化的无趣味性。
在汉语中,祸福两字的形与音都极相近,它包含这样的观念:不是善中有福,而是善中有祸。反之亦然。无意之中,我们的汉文化给20世纪的人类挣回一点面子:
20世纪是一个恶福的世纪。
当我们能够回到汉语——汉字上,我们才会发觉我们汉文化的光鲜。否则骑驴找驴。
形与音的相近,而义相远,意味着我们祖先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警觉。换句话讲,汉文化就是人情世故的文化,它具有一定的暧昧与狡狯。从这点上看,它又与西方后现代以来喧嚣的思潮接头。否认中国有“后现代”艺术,其实是只着眼于现实,而没有把握住时间。
我们的现实是难以产生“后现代”艺术的,但能在时间观上产生。
8.错觉社会
大到社会,小到艺术,都是建立在错觉上的。
没有错觉,也就没有存在,起码是存在的条件。
错觉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成长中的人类在某一阶段,“了不起”就是它最好的错觉,当这种错觉过于膨胀,以至对人类自身构成伤害,于是,在一个事件中,错觉消失了——看上去像是上帝安排。
这一个事件,是被人性夸张出来的呢,还是错觉的沸点?
其实是一回事:错觉是人性中的中间状态,它起到平衡作用。当它自身失去平衡之际,善或恶就被夸张地表现出来。
表现在“小到艺术”上,就成为这样一个语法结构:
善之;
恶之。
9.专制感激
大众的感激是可怕的社会心态,它会导致个人专制的产生。
专制借助感激起家,当大众发现感激不得的时候,已深深地陷入恐惧和自救之中。恐惧和自救并不是死水一潭,它也有响声:
恐惧使人说谎;
自救使人告密。
这是被允许和能够听见的声音。两种声音。当然还有另一种声音:“咔嚓”,听不见但很好看。
10.想象之想
想象是宇宙之力。
想象产生了地球,产生了美,产生了艺术,产生了权力。
想象也产生了反地球,也产生了反美,也产生了反艺术,也产生了反权力。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仅源于人的贪欲。本质上讲,是源于人们的想象和想象力。
11.不美不丑
美的另一面,不是丑。是不美。
丑的另一面,也不是美。是不丑。
丑到极点就是美,这是胡话。不说是胡话,也只能看成是假设:因为在过程之中,哪里找得到极点?所以说丑到极点就是丑到极点,这样,我更信服些,或许能感到一种美——一种竭尽全力之美。
竭尽全力,是美:中国的书法;西洋的抽象画;烂醉如泥;奋而飞。这其中有纯粹。单纯得很,抱负又大得很。
美与丑其实是很少见的,凤毛麟角。大多数在不美不丑里。美与丑是大富和大贫,有悖我们的生活理想。我们的生活理想,也就是我们可能做到的,是不美不丑的小康水平。
12.生态环境
一个人在树上钉根钉子,以量一下自己的身高。他长高了,钉子却还留在原有的高度上,他很得意。
后来他长得比这棵带钉的树高了,这才感到麻烦。
13.谈谈做做
谈恋爱——从这个“谈”字上,我们充分感到语言的力量,由此,叙述文学产生了。
做爱——从这个“做”字上,我们知道行动必不可少,由此,行为艺术产生了。
有了谈,才有文学。
有了做,才有艺术。
14.弱点艺术
一幅画、一首诗,产生于一位画家、一位诗人人性中的弱点。弱点越突出,风格也就越杰出。为什么一些画家和诗人越画越糟、越写越糟?其中有个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无意地用画、诗——作品,去克服着、克服掉自己的弱点。
当然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会更愉悦,只是以不绘画、不写诗为妙。也就是说:人类有其弱点,才产生艺术家。而不是道德家。
15.河豚禁书
有人问我:
“河豚是何滋味?”
我答:
“与读所谓的禁书差不多。”
16.历史现实
一个人可以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只是方向不对:一次顺流而下;一次逆流而上。
与时间无关。
现实是只欲飞不飞的鸟。你说它要飞,却久久留在这里;你说它不飞,却一下飞走。
和时间同行。
历史和现实永远掺和不到一起。现实有时为了寻求安慰,就硬拉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