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没有忧愁的爱不存在

一辈子都在劳碌奔波却不见得有成就,拖着疲惫的身心不知何处是归途。

晚课读《生神妙经》,里面有一句:“无爱故无忧。”

这是很熟悉的话了,多年前, 读过《四十二章经》,里面有几句,言简而辞深,“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心经》里说要远离颠倒梦想,实则也是这样的意思,只是译得更好听。

前几天天气开始冷下来了,打完银杏后,叶子忽然就黄了许多。山雨不歇,人走路都静悄悄的,廊下坐久了能感受到凉风,身上也要搭个小围巾,护着脊椎。此时是野棉花开的时候,坡上、坟边,最易生长,我摘了几朵回来养着,发现野棉花晚上要“歇息”,它们会合拢起来,第二天又不紧不慢地展开,花瓣禁不起触碰,很容易凋落。它还有个名字“打破碗花花”,不知是如何起的这个名,很有趣。

这些天蚱蜢很多,早晨起来门口常常会看到几只。儿时在田间也常见到,尤其是收稻谷的时候,稻草上总有许多蚱蜢跳来跳去。手巧的玩伴会编织蚱蜢,看起来和真的一样。

有一日午睡起来,窗外还下着小雨,光线昏暗,恍惚回到了十几年前,在一个不用上学的周末,躺在尚未脱漆的架子床上睡觉,一醒来就是傍晚了,楼上楼下都空空的。这样的时候,虽谈不上什么情思和经历,但都历历在目,多年后偶有类似的恍惚。 想起苦雨斋对神仙世界的想象,说那也不过是一些能长生不死的人天天过着无聊的生活。

仙人的心,是世人很想触摸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释迦牟尼前世为善慧仙人,为给普光如来供花,苦访花所,遇一青衣,密持七茎青莲花。他愿以五百银钱雇之,青衣见他容颜端正,供奉至诚,便说:“我今当以此花相与,愿我生生常为君妻。”善慧言,修行之人求无为道,不得相许生死之缘。最后青衣宫女给了他五茎莲,再取两茎莲,令他献于佛前,以使自己生生世世不失此愿。

《过去现在因果经》里这个“借花献佛”的故事,真是很有意思。求那跋陀罗[1]的翻译很传神,我都读不出经书的味道了:一对金童玉女,因七茎青莲而相遇,女子一眼看中了男子,愿以来世相托,善慧以修行为由拒绝了。后来,善慧带着七茎莲花去普光佛所,散五茎,皆住空中,化成花台,后散二茎,亦止空中,夹佛两边,观者无不赞叹。普光如来当场悬记善慧未来成佛,号“释迦牟尼”。不禁感叹,书里真有这样传奇而浪漫的记载,佛祖成佛,是因为那个愿托来世的青衣女子。

苦雨斋说仙人生活很无聊,倒像是庄生说话的语气。“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2]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我们一辈子都在劳碌奔波却不见得有成就,拖着疲惫的身心不知何处是归途。纵然是这样的存在,有的人还想长生不死,有什么好处呢?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1]394—468,南朝刘宋时来中国的印度高僧。

[2]疲劳,没精神的样子。苶,音n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