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娜尔罕的期待

刚刚搬到吉尔阿特时,卡西就不停地说:“阿娜尔罕要来了!马上要来了!”

阿娜尔罕十八岁,是扎克拜妈妈的第五个孩子,从去年冬天开始在县城打工。

比起冬夏牧场,以及迁徙途中的其他驻地,吉尔阿特是离县城最近的——虽然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走到公路边搭进城的班车。

卡西总是念叨着:“阿娜尔罕要给我带新鞋子来了!”

她脚上那双球鞋是斯马胡力从阿克哈拉带来的,穿了不到两个礼拜,鞋底就整个掉了下来。她恨恨地说:“假的!斯马胡力只买便宜的!”

斯马胡力说:“哪里便宜了?明明是你的脚不好,马蹄子一样。还穿什么鞋子,我给你钉铁掌吧。”

我问:“马几个月换一副掌子?”

斯马胡力说:“要是走石头路的话一两个月就得换。”

我又问:“那卡西几个月换一双鞋?”

他大笑:“卡西一个月四双鞋!”

要是那些穿破的鞋,只破了一点点儿倒也罢了,可卡西的鞋一破则定然破到万不可救药。比如底子断成两三截,鞋尖戳破五六个洞,我想帮她补一下都没处插针。这个十五岁的女孩子,真的像一匹小野马。

她每天都会面对脚上的鞋子叹气两到三回:“阿娜尔罕还不来!”

我出了个主意,帮她用鞋带把分家的鞋底和鞋面直接绑在脚上。她站起来走几圈,又蹦跳几下,很高兴地准备出门放羊。但这个办法能管多久呢?而且那么难看。

我说:“来客人了怎么办?”

我在附近野地里转了几圈,把她以前扔弃的破鞋统统拾回来。她审视一番,果然找到两只状况比脚上强一些的,但准备穿时才发现两只全是左脚的。

她快要哭了:“阿娜尔罕怎么还不来啊!”

除了鞋子,阿娜尔罕此行的任务还有发卡、辣椒酱、清油、苏打粉和妈妈的长筒袜。

因此妈妈有时候也会嘟噜两句:“阿娜尔罕再不来,我们就要搬家了啊。”

阿娜尔罕怎么来呢?走着来?搭摩托车来?卡西每天下午喝茶时,都端着茶碗坐在门口,边喝边注视北面山谷口。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放下碗站起来,朝那边长久凝望。

每天晚饭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念叨一遍阿娜尔罕会捎来的东西。说到最后,有时会加一句:“可能还会给我买双袜子吧?”她把脚抬起来给我们看:“这一双就是阿娜尔罕给我买的。”

妈妈说:“豁切!”(“去!走开!”的意思)她的脚丫都凑到饭桌上了。

有时候她突然想起来似的说:“上次阿娜尔罕回家带了苹果,这次肯定也有!”

再想一想,又说:“没有苹果的话,瓜子也可以。阿娜尔罕也喜欢嗑瓜子。”

过了很久后才终于下了最后决定:“还是苹果吧。苹果更好一点儿。”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阿娜尔罕的购物清单在卡西的想象中越列越长,越来越令她期待,但人还是没有一点儿音信。卡西大约在幻想,阿娜尔罕之所以迟迟不来,肯定还在为买更多的东西而奔忙。可怜的阿娜尔罕,要是令卡西失望了的话,她肯定永远也搞不清其中的道理。

“阿娜尔罕”像是维吾尔族姑娘的名字。

卡西对我说:“阿娜尔罕很漂亮!”

我就开始想象:怎么个漂亮法呢?

她说:“阿娜尔罕会好多汉话,因为她在回族人的餐厅打工!”

我想,要是阿娜尔罕来了的话,我们一定能愉快地交谈,澄清许多被卡西这家伙翻译得面目全非的问题。

她说:“阿娜尔罕高高的,白白的。为什么我这么黑?”说完很忧伤的样子。

我无从安慰,就说:“让阿娜尔罕也来和我们一起放羊吧。几天就变得和我们一样黑了。”

她大笑:“那我要去打工!天天在房子里干活,几天就变得和阿娜尔罕一样白了。”

她又说:“阿娜尔罕头发很长,脖子上戴着漂亮的石头项链……”

连我都开始期待阿娜尔罕的到来了。

阿娜尔罕来了的话,我们就有辣椒酱了。我会把晚饭准备得更可口,让大家吃得更快乐。

搬家的日子一天一天临近,卡西的希望一天比一天巨大。

我们去赶羊,爬上附近最高的那座石头山。她凝神遥望,方圆十几公里都没有一点儿动静,荒野空空荡荡。风声剧烈轰鸣,我们交谈时要大声地喊才能让身边的人听清。

山顶上有一座过去的牧羊人垒砌的石柱,卡西把它叫作“塔斯阿达姆”——石头人,垒得很高,在山顶突兀耸立。经过这片荒野的人老远就能一眼望到。

我听说,在很久以前,这样的石柱是牧人的地标。它们总是出现在荒野中视野最高处,数量不等。又听说其数量是有特定含意的,比如立几座意味着附近有水源,几座又意味着前面有游牧村落的驻地,再有几座就说明前方危险,有野兽出没……到如今,这块大地已经被人们摸熟走遍,踩出了无数条道路。很少有人会在荒野中迷路了,再也没人需要靠这些石头人的指引走进或走出这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