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第4/11页)
只是,为什么要在杖上雕一只斑鸠呢?
史书上也有记载:“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真是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国度的思维逻辑。只要能吃,就象征长寿。我不知鸠的食道是否特殊,可以永远通畅,但欲要高寿,第一条强调的是“不噎”。我想,汉代一定是“噎食病”——也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食道癌高发的时期。或皇帝的亲人中有死于此疾者,故刻骨铭心地希望天下老人不噎。不管怎么说,斑鸠是用心良苦的吉祥物。
受鸠杖的人还有相当于六百石的俸米,类似今日离休的县团级了。在一处小型土洞葬里出土了一根鸠杖,死者是一位老翁,单棺薄葬,只有几件陶木器。可以想象,他生前是一个孤寡的平民,因年高受赐鸠杖,才有了唯一的生活来源。死后,他把它当作勋章带入墓穴。
西北多旱,千百年前的木头挖出来,不朽不糟,像新劈出的柴火,木纹明晰。
木雕独角兽,颇有非洲土著的韵味。一是简洁到近乎模糊,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仿佛一团未经细镂的泥巴,却饱含灵动的立体感和勃勃生气。二是独角兽很像犀牛。它全身努劲儿,腰部弓弹,尾直立似虎,头低拱如豹,大步流星,仿佛正待迎接一场决斗,充满锐不可当的英勇。它既不像牛也不像熊,是一匹人造的怪兽。但又不像同是人造动物的麒麟和凤凰,富贵而吉祥,它是狞厉而迅猛的。据说,这就是我们传说中的“年”,所谓“过年”,就是为了要躲避它的伤害。
但讲解员另有一番解释:独角兽是公正之神。若有了断不清的案子,就把独角兽请出来,它的独犄角抵向谁,谁就是罪人。像西方的天平,独角兽是古代司法公正的象征。
看着像拓荒牛一样奋蹄掘进的独角兽,觉得它任重而道远。这世上有多少扑朔迷离的案件,有多少道貌岸然的罪人,人们自己断不清,便用木头锯出这样一种实际并不存在的兽类,在寄托一种美好愿望的同时,也表达着思索的困惑和意志的迷失。
又疑到“过年”原来是恶人们的发明。躲过了独角兽,便可以依旧故我,所以过年时便喜气洋洋。
“年”原来是恶人们的节日。
在纸问世之前,人们记事,把文字写在大约一寸宽、一尺来长的薄木片或薄竹片上,用绳子按顺序串联起来,称为木简或竹简。
在祁连山下出土了一批汉代“医药简”。曾经做过医生的我对此自然极感兴趣,瞻仰时的心情仿佛见到一位活了两千岁的医生。
药简是松木剖制,毛笔字墨迹灿然,仿佛主人刚刚撒笔人寰。一简大约有几十个字,抄录得很工整。于是心中愈生崇敬,好像两千年前的药方也有使人活两千年的效力似的。
仔细端详后,深切地失望了。简上不过是些普通的病名、病状、制药方法,还有几十个方剂,平平淡淡,绝无长生不老的秘诀,不禁暗笑自己的天真迂腐。待看到最后,对这位两千年前的古人竟强烈地不满起来。在那些不过是甘草、绿豆配起的药方之后,写着“诸种药物煎汤,每早空腹服”,再之后,写着“此乃千金不传之方”。
每一方剂之后均是“千金不传”。
医药原是救人的,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千金难买。所以,有胆识、有气派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才将他的医著命名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收进方剂7000余个。
孙思邈是汪洋浩渺的大海,而这祁连山下的古人不过是一汪浅水。他守着千金不传方,还是倒毙在苍莽黄沙之中,孙思邈则成为千古医圣。
博物馆服务部里,有仿制的医药简出卖,惟妙惟肖,足可乱真。几位衣冠楚楚的日本人在挑选。假如是我的国人,真想对他们说:不要买。无论是从医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药简都不足取,只单单剩下一个古老。因是仿制品,便连古老也不存在了,一无是处。想到这普遍的松木可以赚外汇,终于什么也没有说。
沙漠公园
“明天,我们到武威沙漠公园去。小徐,你不是一直嚷嚷要游泳吗?带上你的游泳衣。”向导说。
小徐从北京出发,果真带了游泳衣。但偌大一个兰州城,竟没有一处游泳的地方。往西走,一片瀚海,游泳衣成了我们取笑她的口实。没想到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包绕的武威,竟然可以——游泳!
乘车沿武威城东南走40里,一片绿色漫浸而来。这绿不是江南那种晶莹软滑的糯绿,而是艰涩粗糙苍老的劲绿,仿佛在绿色之上镀了一层金属的粉末。
沙漠公园最瑰丽的景色是树。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椿树等共有100多万棵,还有梭梭、红柳、花棒等沙生植物500多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