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第2/5页)

[注释]

①出降:公主出嫁。帝王地位尊崇,其公主出嫁故称“降”。唐代已用此词,如唐李肇《国史补》卷中云:“太和公主出降回鹘。”②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障蔽内外的屏幕。古代贵族女子出行时要设置步障。《世说新语·汰侈》云:“君夫(王恺)作紫丝布步障、碧绫裹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步障”或作“步鄣”,《晋书·列女·王凝之妻谢氏传》云:“乃施青绫步鄣自蔽。”③檐(dn)床:即下文“檐子”。或谓“檐床”的“檐”为“擔(担)”,不确。④天武官:禁军上四军的军官名称。见前“军头司”一节。⑤檐子:古代达官贵人出行时乘坐的轿子,有上盖和四边屏障的称为舆,无上盖和四边屏障的称为檐子。唐代时已经很流行,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曾有诏禁止,但却未能禁住,到宋代依然使用。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引《旧唐书·舆服志》云:“开成末定制,宰相三公诸司官及致仕官疾病官许乘檐子,如汉魏载舆之制。”

[译文]

公主出嫁时,也设有仪仗、行幕、步障,并且要求水路。凡是亲王的公主出嫁,都要有这样的规格。街道司的士兵几十人,每人都拿着洒扫工具和镀金镶银的水桶,在仪仗队伍前面清扫路面并且洒水,此谓之“水路”。仪仗使用的轿子多达数百个,上面铺设有内室卧具,并由身穿紫衫、头戴卷脚幞头的天武官抬着。又有宫嫔几十名,全都头戴珠翠金钗、珍贵玉饰及华美的绢花、吊朵等,身着红罗销金长衣和披风,骑着马并排前行,另手执青色华盖的人做前导,这叫做“短镫”。仪仗队伍前前后后都用红罗销金掌扇遮蔽、簇拥着,公主乘坐的是镶金裹铜的檐子,轿顶上盖着剪花的棕榈装饰,檐子的梁脊是大红色的,上面排列着渗金铜铸的云凤花朵。轿子高约五尺,深八尺,宽四尺左右,轿内可容纳六人,轿子的四面都垂挂着有刺绣横额的珠帘,配有白色的藤蔓并点缀着花形图案。轿子的轿厢外面,两边高出档壁的栏槛上都雕刻着金花,装饰着雕刻的人物或神仙。轿子的两边,列有两队兵士共十二人,抬竿前后都装饰有绿丝带,用金鱼钩子固定。

皇后出乘舆

皇太后、皇后出乘者,谓之“舆”①。比檐子稍增广,花样皆龙,前后檐皆剪棕,仪仗与驾出相似而少,仍无驾头、警跸耳。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只无脊上铜凤花朵,左右两军自有假赁②所在。以至从人衫帽、衣服从物,俱可赁,不须借措。余命妇王宫士庶,通乘坐车子,如檐子样制,亦可容六人。前后有小勾栏,底下轴贯两挟朱轮,前出长辕约七八尺,独牛驾之,亦可假赁。

[注释]

①舆:古代的代步工具,用牲畜拉动的叫舆车,用人力抬行的叫肩舆。舆车在魏晋时已十分流行,有车厢,像轿子一样有盖有壁有门。《宋书·礼志五》云:“魏晋御小出,常乘马,亦多乘舆车。舆车,今之小舆。”《南齐书·舆服志》亦记云:“舆车,一曰小舆,小行幸乘之。”肩舆在晋代也已经盛行。《晋书·王导传》云:“会三月上巳,(元)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当时舆的制作,是用两根长竿,中间设软椅坐人。起初上面没有加盖,后来加覆盖遮蔽物,成为轿舆。这里所谓的皇太后、皇后乘坐的是舆车,因为后文说到它用“独牛驾之”,而不是只用人抬。②假赁:租借、租赁。

[译文]

皇太后、皇后出行时乘坐的叫做“舆”。比檐子稍宽大一些,其上面装饰的图案都是龙,舆的前后顶檐上都是用修剪过的棕片进行装饰。出行时的仪仗队同皇帝出行时的规格大体相似,只是人数略少一些,没有驾头、警卫而已。普通百姓人家与权贵之家有婚嫁之事,都可以乘坐檐子,只是檐子主梁上没有铜凤花朵装饰。檐子左右两侧的仪仗,都有可以租用的地方,甚至随从的衣帽及有关用品,都可以租用,完全不须自己到各处去筹办。其他的朝廷命妇、宫中宦官及一般官僚士大夫,都乘坐车子,车子的式样如同檐子,也可容纳六人。车子的前后均有小勾栏,车厢下面有一条长轴贯穿并钳住两边的朱红色车轮。车前边伸出长约七八尺的车辕,仅用一只牛驾车。这样的车和牛也都可以租用。

杂赁

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凶肆各有体例。如方相①、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

[注释]

①方相:古代用来驱疫避邪的神像。《周礼·夏官·方相氏》即有记述。后来民间在办丧事时用竹条和纸扎制成神像模型,在送葬时烧化,也叫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