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人情债该如何偿还(第2/2页)

如果一个人长得萌,或者面相和善,出门一句话不说,就给了许多人无畏布施。借用经济学上的概念,可以叫作“善意的外部性”。如果一个人天生没有姣好的面容,那么做一个人畜无害的人,举手投足间都让周围人觉察到善意,就是无畏布施。如果一个人办事让很多人放心,他也是个无畏施者。人们因为他的存在而免去了许多忧虑和惊惧。

我这些天碰到的一些朋友,就是无畏施的施主。如果我问一个愚蠢的问题,解答者感到厌烦,我就会觉得麻烦了别人。如果一个人不为助人而感到厌烦,受助者心下的难为情就少了些。这样的施者,施与的就不仅有财和法,还有无畏。

无畏施往往在亲近的人之间才有。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举止,在陌生人面前会显得傻,在熟人面前会显得萌;同样的话,在亲近的人耳里是玩笑,在疏远的人耳里是讥讽。和亲近的朋友一起待很久什么都不说,也会觉得开心,换作旁人就会拘束和尴尬,盼不得早些结束,正是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彼此之间施与了无畏。

当把无畏施从亲近的人推广到陌生人身上的时候,极大的福德资粮就开始积累了。《庄子》里讲过一个人叫哀骀它,这是个相貌极丑的人,却是一个无畏施者,因此,别人都愿意与他相处。

畏惧阻碍了布施的福德。比如一个人不愿接下路边的传单,是畏惧把手从口袋里伸出来这个动作,畏惧与素不相识的人建立起联系,因为联系意味着一种新的可能性在面前打开,这种打开虽小,却有可能带你通往一个陌生的世界。不愿以举手之劳接传单的人,对生活中的诸多麻烦和未知的世界心存畏惧。

上等的布施者在接下传单的一刻,并不存布施之想。不会视之为对发传单人的怜悯与同情,而会像的的确确需要一张传单那样接过它。如果一个小伙子发的是卖楼的传单,上等施者在接过传单时表露的心地就像自己真的需要买楼一样。这种表露并非刻意的伪装,而是心地的真实流露。这样,发传单的小伙就会安心,而不必觉得受了接传单人的恩惠。

龙潭崇信和尚没有出家的时候,是卖烧饼的,每天拿出十枚烧饼供养天皇道悟,道悟就从十枚烧饼中取出一枚说:“来,这是给你的!”终于有一天崇信发现不对劲,说为什么我给你的倒被你取出一小部分给回我呢。因为起了疑情,就出家了。出家很久,却不见道悟指示心要,就问。道悟说,你捧茶来,我为你吃,你行食来,我为你受,你和南时,我便低首,何处不是指示心要?

无畏施的人就像大海,百川汇集而来,大海可以安受。因为大海的水无时无刻不在蒸腾成云,随风流散在山岳大地,更凝结成雨,复归百川。只是蒸腾成云并不显见,而百川奔流人所共睹。正如一个行路人布施给乞丐一元钱,人所共睹;而乞丐布施给行路人一次呵护恻隐之心的机会,却隐微难见。

在这个意义上,是无有施者和受者的。只剩下业风在吹,因缘在转。人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彼此之间的对立被消泯。施者随缘而施,受着随缘而受,彼此心无挂碍。因此佛家讲“回向”,——要把所有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就像大海的水要化作云飘向山岳大地。福德不再有,宿债也不再有。从一切而来的东西,最终回归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