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排名战(第3/3页)

喜“易”者不但攀到了孔子,对所有道统中人物也大攀特攀。他们说“易”中的“经”和“传”,都出自圣人之手:演卦的是伏羲;重卦的是神农(或伏羲,或文王);作《卦辞》《爻辞》的是文王(或周公,或孔子);作《彖传》《象传》的是孔子。其实这都是造谣。因为这些说法的来源,都是战国、秦、汉之间的书,是不可信的。

造谣中最登峰造极的,是《系辞传》中说五帝先王“观象制器”的玄理系统。根据这种系统,五帝先王做的每一件事,都从“易”而来。伏羲做渔具,神农做农具,黄帝、尧、舜垂衣裳、做船、服牛乘马、盖房子、造棺材,等等,等等,无一不取自卦象。没有“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就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易”的重要,当然超出一切之上。这样看来,“易”不但是“六艺”之一,甚至是“六艺”的头头了。于是,在西汉后来,古文家,就把“易”提到“六经”之首了。

于是,《庄子》里的“六经”次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了汉朝,就变成了“易”“书”“诗”“礼”“乐”“春秋”了。班固说: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汉书·艺文志》)就这样,“易”由后起之秀变成了“为之原”,在经典排名战中,摇身一变成为龙头老大了。

1985年1月14夜12时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