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世界很好努力才配得到(第2/9页)

“你看,她不过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小保姆,怎么就直接去了办公室?不是应该和我们一样坐在流水线上没日没夜地赶工才对吗?”

青杨不解释,也不理会,只是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地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她越来越忙了,忙得连春节都没有回老家。

不久后,我也南下打工,路过广州去找青杨时,她刚好升了职,还在准备参加成人高考。那天下班后,她陪我逛天河区。中信大厦的灯光照亮了夜空,在璀璨绚丽的街头,她拉着我的手大声地唱歌,一首又一首。

末了,她跟我说,她想留在广州,想去很多的地方,想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呢?”她突然问。我回答不上来。

那时,我心里有关于文学的梦想,也有继续画画的愿望,但是现实摆在面前,我一无所有,又何谈未来?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那时的我,更不知道,多年后我会去写一本小说。而青杨的人生,却已经远胜于一部小说。

后来,我离开南方,漂泊于多个城市间,一年又一年,有时随波逐流,有时随遇而安。

期间,也会偶尔得到青杨的消息,听说她换了岗位,升了职,拿到了大学文凭,英语过了四级,在学服装设计,做到了部门经理,不到三十岁就获得了公司的股权,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再也没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妈妈不再催促她结婚,哥哥们在家里商讨大事时也总会给她打个电话,且听一听青杨妹子怎么说。她从家中不受重视的小丫头,变成了全家可以依靠的主心骨。

前些年我回老家,遇见了几个从前的同学。她们有人嫁给了村里的铁匠,生了一串孩子,每天在村口打麻将;有人嫁到了镇上,开了发廊,染着一头的玉米穗子,毫不脸红地和摩的司机说荤段子;也有人铆足了劲儿地读书,考上大学,再回到县城做公务员,每日朝九晚五……

很多时候,我都想不起她们的脸,于是又想到青杨。原来她跟我们都不一样,是因为她比我们都有狠劲儿,有韧劲儿,所以她有能力蜕变自己。

可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她的“变”,却看不到那个“蜕”的过程——在逆境中活生生被扒掉一层皮的苦,能承受的毕竟只是少数。承受不住的人,就只能是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棱角全无,光芒尽失,一天一天复制自己,最终泯然于尘世矣。

而青杨身上的那股狠劲儿和韧劲儿,也可以称之为心气儿。男儿重血气,女儿贵心气儿。有心气儿的姑娘才能够自以为灯,自己有自己的内核,站在黑暗中,有清晰的方向。

“这么多年,我就是提着一口心气儿,一路咬牙扛着,才走到了今天。因为起点比别人都低,所以很多时候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有人一步就能走到的地方,我必须踉踉跄跄地走上十步,百步;摔倒了,就再爬起来,哪怕还要走上一千步。

“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仅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得到什么,比如可以活得像一朵花,也可以活成一棵树;更是为了可以拒绝什么,比如一种僵死的生活,或者一个封闭的世界。”

几年前,我的人生曾陷入僵局,那个时候,很多朋友都曾给我打过气。而青杨,曾这样跟我说:“一个人,再苦再难,也不能丢了自己的心气儿。”

只要有心气儿,你就可以再站起来,重新出发。

有一句话叫作:“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我信。但我更信,扛得住世界的姑娘,用的不是力气,而是心气儿。

一万小时定律,让世界多出一条路

在这个文字的世界里,我是追梦者,是造梦者,也是售梦者。

葛拉威尔在畅销书《异数》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一万小时,如果按照每天三小时的投入来换算的话,大约就是十年的时间。我想,能把一件想做好的事坚持十年以上,即便不能成为天才,也足以开启另一番人生。换言之,你或许不能多出一个世界,但你的世界一定会多出一条路。

那一天,我无意间看到了自己十年前写的文字,是一篇网络日记。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了在网站连载小说的事情,没有框架,没有准备,纯粹是一时兴起,却幻想着实体书可以横空出世。

只是,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这样的一时兴起不过是一文不值,就像是手里没有几块砖的人却想着要盖一幢大厦。

那个时候,认不清世界,更看不清自己。

直到遭遇了大大小小的挫败之后,才痛定思痛,原来写作这条路,我并没有多少天赋。于是我问自己,这条路你真的要继续走下去吗?如果永远不能发表,不能出版,没有同伴,没有观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