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提炼人性温度(第18/20页)

余秋雨先生在这里分析出了小人的几条重要行为特征,“其一,小人见不得美好;其二,小人见不得权力;其三,小人不怕麻烦;其四,小人办事效率高;其五,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其六,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其七,小人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其八,小人最终控制不了局势。”可见,小人猛于虎之特性,甚于苛政。

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君子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能和周围的人和睦团结,却不是结党营私,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比”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因其见利忘义,喜欢拉帮结派,结成小圈子,但他不会融入大集体,难以真正和人们友好相处。

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至今,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做个君子,希望和自己打交道的人也都是真君子。关于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处在社会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何孟母三迁?就是因为外在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品性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交友要谨慎。

交朋友的好处,没人不知道,交到一个好朋友,等于交了一个好运。人常说君子之交,恰如那陈年佳酿,天气越冷,饮之酒越香醇,只有那可以肝胆相照的人才能结下稳固的友情。交朋友,要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融洽相处,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交一个坏朋友,比发一起火灾还可怕。朋友失意时就弃而远之,这就是小人之交。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缺少精神归宿,正是造成各种社会灾难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灾难是小人灾难,最大的废墟是人格废墟。”

◎小人之心,君子之腹

小人用卑微的生命粘贴住一具高贵的生命,高贵的生命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受不得污辱,然而高贵的生命不想受污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旦付出代价后人们才发现生命的天平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倒过来在社会上普及着新的恐惧:与小人较劲犯不着。

——《历史的暗角》

小人,是对那些不具有人格标准的人的泛称,他们活动很隐蔽,你不用心琢磨,还真难判定得出小人究竟何时、何地,在何人面前出现。在小人尚未耍小人计的前提下,一个公认的君子也可能被骂成俗不可耐的卑鄙小人。所以说,小人就是耍阴谋伎俩的人,这种人平素就生活在我们的圈子里,和我们有说有笑,貌似大方,只有在背后乘你不备捅你一刀子的时侯,你才会愕然醒悟:哦,不幸遇上了小人。

我们身边不可能无小人,但是我们要远离小人。同小人一起办事若处理不好,常常要吃亏。正所谓“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有写“小人”两字,有些小人甚至还长得既帅又漂亮。有口才也有真才,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可谓是“人小鬼大”,所以千万不能小瞧。小人就是那些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似乎“造谣生事”、“挑拨离间”、“阿谀奉承”、“阳奉阴违”、“趋炎附势”、“落井下石”、“推却责任”等等这些词汇都是为他们准备的,他们就是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的那批人;他们就是那些不讲法、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那群人。和这些小人相处要小心:既要保持距离,又不要得罪,既要小心说话,又不要有利益瓜葛。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这种折中的方式,并不是选择上的左右摇摆,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引用作家刘墉先生的一句话,那就是: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想教你做人的道理,免得你被人骗了,还在帮别人数钱……

有时候,在认清小人的同时,也会错认小人,就是把好人当作小人,这种误解常常会带来很大伤害,既伤害了别人,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想尽量避免误解,就要特别提醒自己:千万要避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际上,这句成语原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本是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