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缘灭西班牙(第13/19页)

如今,巴塞罗那已经有17幢各具特色的建筑物被列入西班牙国家文物档案,不仅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也将戈埃尔城市公园宣布为国际纪念碑性建筑,看看这些成功,看看世人对高迪成就的承认与赞扬,就知道建筑师高迪,没有辱没作为一个天才建筑家的使命。也正是因为高迪,西班牙建筑领域里被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才有了巴塞罗那今日更辉煌绚烂的美丽。巴塞罗那为高迪提供并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高迪又让巴塞罗那一直那么熠熠闪光,说不清是巴塞罗那成就了高迪,还是高迪成就了巴塞罗那,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以建筑为一生追求的高迪是乐观而快乐的。

绕梁三日犹不绝——西班牙著名男高音卡雷拉斯

如果你听过世界三大男高音那响遏行云犹如天籁的演唱,你一定不会忘记那种被音乐深深震撼的感觉。在遥远神秘的西班牙巴塞罗那,那个人才辈出的城市,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何塞·卡雷拉斯的故乡。1971年卡雷拉斯获得意大利“威尔第声乐大奖”,逐渐成为世界顶级的抒情男高音。卡雷拉斯与帕瓦罗蒂、多明戈并称20世纪末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

1946年卡雷拉斯诞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一户普通的家庭。他有一位支持共和国制的潦倒教师的父亲,而母亲则是一位性格坚强的女人,虽然家境窘迫,但是懂事的卡雷拉斯对此却从未感到过沮丧。

卡雷拉斯七岁之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观看了电影《伟大的卡鲁索》,马里奥·兰扎是电影的主演,他那精湛的演技以及美妙的歌声给小卡雷拉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那个时候起,卡雷拉斯就立志要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伟大的音乐事业。卡雷拉斯很幸运,因为他有一个大力支持他的父亲,他进入了当地的音乐学校学习钢琴,进步飞快,于是他又在学习钢琴后不久开始了声乐的学习。

卡雷拉斯在巴塞罗那音乐学院开始学习声乐,他的老师是皮戈教授。在学习的这段期间,皮戈教授着重训练他的嗓音,并要求他保持音区的连贯,这为卡雷拉斯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名后的卡雷拉斯认为,男高音在整个音域之中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那是训练出来的假声,而不是自然的声音,然而,话虽如此,却没有比男高音更能激动人心的唱法了。所以,能唱男高音的一般都是英雄,或者是风流倜傥的第一男主角。在卡雷拉斯身上从未出现过被认为是男中音的情况,这都要归功于卡雷拉斯天生的高音域。

二十五岁的卡雷拉斯以意大利“威尔第之声”歌唱比赛的第一名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自此开始了他多年的职业生涯。1972年,卡雷拉斯前往美国参加演出,在他以扎实的唱功演唱了吉亚卡莫·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平科尔顿后,纽约市歌剧院立即与他签定了为期三年的合同。从那时起,声乐界对他的评价就是“甜润,抒情的男高音,拥有天鹅绒般的嗓音”。《歌剧》杂志也曾经评价他称:“卡雷拉斯是本年度最令人满意的男高音。尽管他的演技仍略显不足,但当他张开肺叶时,就会显现鲜明的效果。”

这时,他的嗓音和台风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抒情音色被业界人士认为非常适合出演意大利歌剧中较轻的角色。而对于法国歌剧,卡雷拉斯则认为应当用圆润的嗓音清晰地去演唱。卡雷拉斯对歌剧角色的理解能力有着过人之处,非常善于把握剧情,巧妙地平衡人物和音乐本身。这些优点的集中让卡雷拉斯取得了空前成功。他所塑造的鲁道夫、卡拉夫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卡雷拉斯对于处理歌唱技巧与戏剧表演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歌唱是将好几件东西融合在一起,仅仅具备唱歌的天赋,或者天生有一副好嗓音,再或者只有献身精神,都是远远不够的,一切必要的条件都必须具备才能唱的完美。卡雷拉斯曾经说过:“我相信我自身具备歌唱的才能,但是我深知有些人比我条件要更优越。我在歌唱、理解人物和处理戏剧冲突方面比发声来得容易。我始终认为声乐技巧应为表演服务而不光是为了表现声音技巧本身,更不应使听众感到仅仅是技巧。当然,没有真功夫就不会有好的高音。”

对待演出方面卡雷拉斯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在某一次《卡门》第三幕的彩排中,当演到唐·何塞拔刀向埃斯卡米洛掷去的时候,刀套竟然意外地没有打开,这显然是剧务方面的过失。仍然留恋在戏中人物和情节的卡雷拉斯十分恼火,他不断地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向在场的经理、指挥和其他人员抱怨:“一群内行人怎么能在这种关键时刻出乱子呢?难道剧务们不知道排演正在进行,这种错误虽然不会使整部歌剧失败,但至少也会让这次排演告吹不是吗?”对于一名著名的歌唱演员来说,歌剧中的每一段对白和每一处情节都如同优美的音乐一样重要。当场没有一个人认为卡雷拉斯的怒火出了格。作为演员,他只是希望他的表演受到尊重。正式演出顺利地进行了。卡雷拉斯精美的歌唱和表演技巧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演出结束后,主要演员为观众谢幕22次,其中有8次是属于卡雷拉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