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当文艺成为一种『病』(第5/10页)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再说什么问责与追究真的是没有意义了。老实说,总是有一种无力感在我心中徘徊不去。以前,贵州那个所谓的“嫖宿幼女案”重新起诉,罪名依然如此,或者说那些买春的人罪名依旧,只是换了一个管辖法院与提升了组织者的罪名;同样,四川宜宾那个花6000元嫖宿幼女的官员,在媒体曝光后马上被清理出了公务员队伍,在此之前他只是停职反省而已;杭州的飙车案警方为“70码”而道歉,但没人说明道歉完了该谁承担责任,并且没人出来说明为什么当地媒体曾经集体失声,更没人说明为什么当时不拘捕嫌疑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正如我们不能解开捆绑邓玉娇手上的布条一样,让人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无力感。那三个关键词如同黑网一样笼罩在心头,我所知道的是,如果我碰上这种情况,依然也会和她一样无助。

但是,也正是这种无力感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前行、努力追问下去,才能尽可能避免在斑马线被飙车的人撞死,才能不被绑在医院的床上。这种无力感应该是一种动力,哪怕是发出一点点声音,都足够推动我们社会的法制建设与公平的降临。当年《南方周末》曾经在新年献词里说“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因袭其意,我想说的是有一种无力感让我们前行。

艺人不是异类

伊能静的事件到现在还说不上真正平息,因为她担任评委的一档节目没有出现她的身影,并且据节目出品方确认,下一期也没有她出场。看来那个让她休假的传闻未必是空穴来风,而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了。

其实伊能静到底说了什么过头的话?这个倒是真没什么过头的,也就是在“《南方周末》事件”上站出来说了点儿全世界都认可的价值观而已。有人说这是伊能静为了自己的新书炒作,这位大概就属于那种“地主家早点吃油条能吃两根”的人,完全不能理解一本书所带来的收益比起伊能静拍摄影视剧、主持电视节目等活动实在是九牛一毛,没有人会冒着被封杀的风险去炒作一本根本无关痛痒的书。

而这次演艺界真是让我刮目相看,不单是伊能静出面支持《南方周末》,连平日不甚关心政治的李冰冰、陈坤、陈数以及姚晨都纷纷发言,以自己的方式捍卫新闻自由。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想可能是新一代的明星艺人成长环境不同,而他们受到的教育更多是现代教育吧。

伊能静说过自己是艺人而不是异类,港台明星以及欧美明星确实对于社会问题、政治观点都曾经发表过自己的观点,这也并不奇怪。明星艺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当中,哪怕是灯红酒绿、姹紫嫣红,恐怕也不是什么被特供基地包围的人群,他们受到的教育以及通过演艺事业所获得的社会经验,与我们在社会上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并没有多少不同。

但把艺人谈论社会政治问题看作异类,怕是这个社会本身才是异类的表现。一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或者她都有对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可以说错、但不能不说,尤其是不能禁止别人说,才是一个正常社会的表现。国外还有演员成为总统、州长的时候,这表明艺人并非是这个社会的异类。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政治与每个人都相关。我开个饭馆、做个农产品公司,我当然应该关心政治,至少我要关心采买的蔬菜是否安全、猪肉是不是合格,公司的利润是不是都变成了税款,以及油价上涨对我的物流之影响。这些东西说是社会问题,但何尝不是政治问题?比如说油价被垄断企业操控,难道只是个经济问题么?

所以,你不关心政治、政治就会关心你,而且那时候你就没有发言的余地了。一个正常的政府是需要听取各种意见的,无论这个意见是来自于明星艺人,还是我这个被称为厨子的生意人。我们都不是什么异类,而不许我们提供自己见解与意见的政府才是异类,在全球两百多个主权国家当中,180个左右是我们可以正常说话的国度,这个数字里是不是有我们的祖国我不知道,但我真的希望这个国家不是一个世界上的异类。

拜金女与露富男的偎依

最近要说基本波澜不惊的电视屏幕上有什么话题,大概也就是以《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为代表的一批折磨人型的电视节目在走红。实话说,这也不是啥有意思的事,基本算是人工造浪的浴缸里翻腾着的浪花,有按摩功效而已。

说这个浪花是人造的并非虚言。您看在《非诚勿扰》里,这里出来一个拜金女、那里出来一个露富男,两者相偎相依的就创造了一种高收视。一般来说,我们这里的人上了电视就总是会政治正确的,原本会说的人话往往都变成了主持人腔调,恨不得直接拿上话筒就蹿上某主播的位置,能够到电视上露一下自己“皮袍下的小”,这不是我泱泱大国国民的传统。于是有人爆料说,这是一个策划出来的、专门用于刺激观众的手法,无以名之,曰“人工造浪”——确实挺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