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公务员的潜伏之道(第10/11页)
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是针对万市长廉价租房有所微词,而且纵观其发言,还是有其合理性的,比如说确实应该转换一些观念,未必都需要买房才能居住,租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如万市长所说,让人人有房住,想租房的人租得起,想买房的买得起,是广州政府下阶段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其中,首要解决的是特困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说起来要是真的如万市长这样的价钱能够租到这种水准的房子,买房还真是挺傻的。但咱们也都知道,这个价格也就是您能在补贴之下租到,别人是享受不了。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大概就只能用“何不食肉糜”来理解了。
但作为一个具有基本理性的人,我们不能说万市长这话是成心挑逗大家的情绪,也不能说万市长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有可能是万市长真的不知道现在租房的价格到底是多少。
可能普通人不理解为什么作为一个市长,怎么可能不知道租房的价格几何?前两天,我太太拿个梨给我吃,说是这东西现在一个都要两块多钱了。当时连我也吓了一跳,这物价怎么高到了这个程度?因为平日里家务是不管的,所以物价高涨是知道的,但具体到涨成什么样,还真没有具体的概念。转念一想,我这种不算有钱人、成功人士的都没有具体的概念,大概万市长也不会有亲自去菜市场的雅兴吧。
我是可以不用去菜市场的,因为有太太去就可以了,市长不知道自己治下的城市房租到底几何,并且能够拿出自己作为例子来证明租房的合理性,未免就过于生猛,也过于不食人间烟火了。草民当然可以这样做,市长则不行,因为他要知道自己治下的城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才能制定合适的政策作为应对。万市长除了这句话之外,其他话都很有道理,但建立在一个不靠谱租房价格上的论证是不是会有意义,这个恐怕就要另说了。
最近一些年来,总有新闻说高官们买不起房、收入并不高,而从来没人说过,在这种并不高的收入之下,他们的生活成本是那种“工资基本不动、吃喝基本靠送”的日子,已经不知道民间的生活了。而如果一个人的日子可以这样过的话,其工资的含金量之高,恐怕已经远超黄金的价值,这个随着官位而来的含金量,已经把官员的生活与大众隔离得很远很远了。
被绑架的公务员们
在过去的几年里,零星发生过几次某些地方政府利用掌握公职人员工作命脉的权力,迫使公职人员成为售楼小姐以及拆迁大使的事情,每次事情一出来就会让人觉得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但看来这个方式在很多人眼中可能还是挺有效果,新年伊始,山东聊城就又做了一次。具体情况也就不说了,不过是当地某商品房项目拆迁不顺利,然后就把所有在拆迁地有亲属的公职人员动员起来,要是说不动他们的亲属配合拆迁,这些人的饭碗就算是砸了。
有时候这种事让人觉得可能以后作为公职人员最好的出身不是大学毕业,而是应该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才行,那样的话自然也就没啥亲属可供上峰要挟了。但遍查神仙谱系,有这等出身的也不过就这么一位而已,其他人都是爹娘生养,神仙都是如此,何况凡人?退而求其次的话,以后公职人员最好是孤儿院里出身的人士才好担任了。
当然,此事的重点不在于公职人员与孙悟空的关系,而是在于商业开发与公职人员的关系。您看,一个商业开发项目竟然能够让当地政府使出这样的手段,其背后的利益链条其实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利益链条从好的方面说,是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而与商业地产联动;从坏的方面说,大概纪委介入是应该有足够的理由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职人员是政府的基础,把自己人绑架了以后要挟别人,并且是为了商业开发而绑架,总让人觉得事情是很怪异的,这就像饮鸩止渴一样。但很遗憾的是,这确实是一种饮鸩止渴,因为各地大肆发展的房地产,本身就是一种饮鸩止渴,但又是他们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因为金融风暴来临的世界经济几乎是哀鸿遍野,但中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之下却一枝独秀、迎风招展,这其中房地产作为支柱性产业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此事真的像看上去那么美好么?其实不是的。高企的房价是把民间仅有的一些消费能力与资金压榨了出来,用来支撑一个虚假的繁荣而已。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于钱的胃口即使不说越来越大,但至少是无法缩小的,财政上的吃紧更是地方政府把卖地财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原因之一。而且从绝对的收益来说,拆迁成本越是小、政府的获利也就越高。不但地方财政得到满足,作为政绩说不定还能成为夸耀与升官的资本。也正是由于这种预期,当地公职人员也就会成为被绑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