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   (第3/3页)

毫无疑问,一个过度自我放纵的时代行将结束。美国的倒塌和“橙色革命”的无疾而终,皆在意料之中。试图分析这段破灭过程的理论建构,恐怕将赶不上倒塌过程自身山崩海啸之力度和速度。而新时代的牛人牛语,会属于那群口齿不清、眉毛眼睛都没太长开的中国青少年?这未免有点不知哪儿跟哪儿。

美国有一个庞大的传媒和品牌产业,它将每代青年人叛逆的姿态高效率地消化为酷潮流。酷还是不酷,跟姓什么叫什么有相同的含义。若是两三代年轻人被动地接受一个虚伪、滑稽而且猥琐的集体身份,他们一定不高兴。因为他们年轻,希望自己酷和性感,并被人尊重。我知道我已不是年轻人。

在同代人中,我有几位很好的朋友。大家似乎分散在抛物线的某一个点上,都被甩了出去。从此四散各方,再也寻不到共同追忆并澄清各自真实姓名与身份的氛围和场合。虽然终归没有学好德语,但我从历经劫难、死后重生的德意志民族那里,找到了遥远然而实在的内心共鸣。见识了过度的执着、败亡和废墟,却未曾忘却自己古老的诗歌和语言。民族和文化的身份,不外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