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预选 假面舞会

有意思。

像往常一样,马赛尔的演奏,将观众的热爱连根攫取,在热情尚未消退的会场一角,亚夜的脑海里浮现的是这个词。

不是太棒了,真完美,而是“有意思”。

每首曲子都很有意思,尤其是那首《b小调奏鸣曲》。

亚夜早就知道马赛尔很擅长讲述长篇故事。没想到他会选择去讲述十九世纪的宏大浪漫史。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波澜万丈的人间戏剧。

他说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协奏曲》是黑色的,《第三协奏曲》就像《星球大战》,如此看来,马赛尔的《b小调奏鸣曲》会是怎样的,她多少能够想象得到。

原来如此,她感到有意思,恐怕是因为马赛尔是自己认识的人,是自己身边亲近的人,亚夜察觉到了这一点。

重逢不过几天,但亚夜对马赛尔内在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岁月。她明白,两个人有相同的地方、相似的地方。

在此之前,亚夜也和朋友一起组过乐队,在大学也听过朋友的演奏。一起演奏的时候,不时能够感觉到碰触到对方的内心。毫不夸张地说,是灵魂深处的共鸣。越是能碰触到自己尊重的演奏家的人格,听众对他的演奏的理解就会越深。

但是听到马赛尔的演奏,自己感到的“有意思”,跟以前的经验不一样,是更深层次的。

这大概也是因为马赛尔充满了独创性。他魅力十足,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演奏家。马赛尔对曲子的诠释明晰而又鲜明,很明显带动了观众,让他们也兴致盎然。

但不光是这样。

亚夜看着兴奋地互相倾诉听后感的观众,想着。

马赛尔很特别。对我来说,他就像是我的一个分身,就像是我的一部分。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难道这就是恋爱吗?

亚夜歪着头,好像在思考别人的事情。

确实,马赛尔很帅,肯定很受女孩子欢迎。如果能跟他在一起,没有女孩子会不高兴吧?只要有不错的男孩子,对自己表示好意,有的女孩应该就会乐得跳起来了。

当然,她不是没有想谈恋爱的心,看到马赛尔的笑容,她身上女孩子的那一部分也会有所反应,她会心动,这一点她承认。

但是在内心深处她有一种冷静的确信,这不是怦然心动的感觉。这种确信,是在演奏时俯视自己的那种笃定的判断。

马赛尔的演奏和自己完全不同,但他能让自己感觉到好像自己也在演奏。从来没有人能这样。我很了解这个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演奏,他的演奏碰触到了我的心。

但跟听到风间尘的演奏的时候相比,差异就一目了然。

自己跟风间尘也能分享共同的欢乐——两人有心心相印的感觉。

特别是之前一起弹奏《月光》的时候,两人仿佛合为一体。两人比拼琴技的时候,她感到了兴奋,像眩晕一样的刺激和压力。

但是那只是一瞬之间的事。碰巧两人一起演奏。那更像是一个意外吧。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很遥远,他的天才,在亚夜看来是十分神秘,是她无法理解的。

马赛尔的天才和风间尘的天才是完全不同的。

可以理解的天才和不能理解的天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是他们的方向不同,还是他们的思想不同呢?

亚夜还无法找出准确的语言。风间尘身上有让人无法捉摸的东西,天真浪漫,不许透露出的冷冽。不由得让人想到神的冷酷无情,恐怕就是这样的冷酷无情吧。

不过听自己认识的人的演奏原来这么有意思啊。

这个新的发现,让亚夜有一种自己会从此着迷的预感。她本来就喜欢听别人演奏,现在更喜欢了。

哎呀,能参加比赛固然好,只要能多听听比赛,也足够心满意足了。这样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曲子,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演奏者,机会难得。

亚夜想起自己以前错过的那么多的演奏,心里不禁叹了一口气。

第一次和第二次预选中,在马赛尔之后登场的参赛者,只能说是运气不好,毕竟马赛尔留给大家的印象太过鲜明,以至于其他的参赛者无法在大多数观众脑子里留下印象。

但是到了第三次预选,大家都是强手。接下来出场的法国男选手也很出色。

德彪西、拉威尔这些色彩丰富的曲子,在他手下弹奏出了独特的气质,成功地吸引了观众。从选曲也可以看出他拥有自己的世界。

一听就知道是法国的钢琴家。

高岛明石这样想道。

也许是他的错觉,但是法国的钢琴家似乎都有一种透明感。他们身上仿佛都披着一层淡淡的色彩。

有一种身处印象派绘画中的感觉,不光是整个氛围,他们弹出的声音,也似乎散布着印象派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