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你应该认真单身一次

新世相[1]

关于单身生活的描述,我看过最好的(也是最具有误导性的)故事是,一位女士说,单身女人的家里,马桶垫从没被掀起来过。

听到这段话的女孩都一片唏嘘,男士也推人及己,黯然神伤。问题在于,由于对单身的哀怨成为当下常见的话题,单身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单身的人很少知道的一个秘密是,那些成双成对的人经常嫉妒他们。

按照“失去什么才知道它的价值”这一铁律,一旦我们了解这种嫉妒的具体情形,也就能知道“单身”这种状态里有哪些美好的可能。

在新世相的文章里,我们曾经引用过一句引发很多人深深共鸣的话:“为什么中年男人停好车后喜欢抽根烟而不是直接下车?因为下车之后他是个丈夫,在车里他是他自己。”这句话背后,藏着处在婚姻或恋爱中的人对“单身”的嫉妒和怀念。

单身生活中被嫉妒的东西,包括“可以把全部精力投给自己”“在花钱和熬夜时无所顾忌”“拥有数不清的社交时间”等可大可小的自由。但绝不止于此。

写下《瓦尔登湖》的梭罗曾把单身生活称作“你最好珍惜的时光”。他说,这是人们最后一次有机会体验“和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感情交集的时刻”,而这个时刻往往转瞬即逝。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认真单身一次。如果你从未感受到单身生活有一丝乐趣,更要趁它还没有消失的时候去发现一下。没有情感交集并不意味着极端自我和自私,也不是孤僻怪异。

就好像有一天,你准备出发旅行,打开空箱子,一点点往里放行李,这个装的过程就是你逐渐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过程。而单身状态,就是箱子还空着的状态。这一刻你是最完整的自己,还拥有所有主动权。

这是单身生活中最美好的一点。

单身生活有很多美好的可能。但是它们很少有机会被公开展示。

公开的情况是,单身者渴望摆脱单身,在任何表达恩爱的场景下面都会有“虐狗”这样的评论。相亲网站和热衷于牵线搭桥的家人、朋友,都在试图说明“摆脱单身”才是对你人生的鼓励和祝福。

你可以在书店和微信公众号里找到许多建议,比如《25岁后把自己成功嫁出去》这样的脱单指南。甚至有一本叫作《从好人到爱人:获得女神芳心的秘密》的书,封面上写着:“为何你总沦为备胎?怎样摆脱好人卡,抓住她的心?来自美国的社交专家为你出谋划策,脱单宝典让你魅力四射!”

读完题目就让人产生深深的焦虑和疑惑。

当然,有些人并不想单身,他们渴望恋爱,但找不到或者失去了爱情。在这种“单身即苦”的环境里,他们会格外感受到自己的无助和失败。

另一些人其实在享受单身的乐趣,却被“单身皆苦”的环境压迫。不独国内有逼婚,《纽约时报》“现代爱情”的专栏作者萨拉·埃克尔也说:“我意识到我对别人的怜悯感到越来越愤怒,因为我真的认为我和那些结婚的人过得一样好。”

“如果你独自生活,你会更加独立,更加笃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是美国《赫芬顿邮报》一篇关于单身的文章的说法。

人们误解了“单身”和“孤独”的界限,因此将单身与无依无靠、孤立的状态混为一谈,并想当然地给单身和可悲画上等号。事实并非如此。

只有不再单身的人才知道,恋爱和婚姻里同样有可悲的孤独,而且为数不少。单身生活的美好可能之一是:他们在社交上为所欲为,从不考虑回家的时间,也不考虑异性朋友太多可能带来的巨大问题。

相反,成双成对这件事也会(经常)演化成束缚和顾忌,并让人陷入真正的孤独。

很显然爱情和婚姻也让很多人得到了幸福。只是,将单身生活视作值得同情这件事是错的。一味盯着单身之苦,却对它的价值视而不见,导致很多人浪费了自己的单身生活——就像梭罗说的,那是你本来应该珍惜的时光。

有多少人本来可以享受单身生活中的美好呢?2015年的一个调查结果是,中国的单身男女人数将近2亿。

也就是说,人们是否认为单身生活可以很美好,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过得好不好。

在现代城市里,单身生活不再像原来那么艰难,甚至有许多只属于单身者的乐趣。过去我们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现在我们刷微博、看直播时反而希望无人打扰。由于城市化,我们很容易可以通过各类社交软件找到自己的圈子,即使是单身者也不会感到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