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现象(第2/3页)

然后,在父母目瞪口呆之中,他赤足出门,拿起一根早就准备好的讨饭棍子,颤抖着走入漫天风雪……

他说:他的父母当时就崩溃了。

几十年过去了,到现在为止,父母在他面前说话时,还是眼神怪怪的。

他不止一次听到父母交头接耳:哎,你说咱家孩子,是不是脑子不正常呀……

实际上,不正常的是他的父母。这一对夫妻,已经习惯于信口胡诌,不负责任。他们自己知道胡说八道与正经话的区别,就以为不谙人事的孩子也知道。当他们发现,教育孩子之前,必先矫正自己不负责任胡言乱语的毛病时,他们困惑又迷惘,已经不知如何是好了。

——真的有这样的父母,自己的人生浑浑噩噩,把自己的日子弄到一团糟,也把孩子的生命弄得凌乱不堪。

但我们不能因此责怪他们,从懵懂无知到现在,是有一个艰难过程的。早期西方发达国家的众多父母,比中国式父母更蒙圈,同样也不知道什么叫教育。他们不愿意知道,不愿意去想,正是他们不负责任的恐吓,在孩子的心灵中,埋下了一枚枚定时炸弹,让孩子终生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之中。

(07)

我们已经长大了。

虽然仍是那么愚笨,那么蠢萌。但终究,我们已经具备了拆除心灵上那一枚枚炸弹的能力。

并以温静慈悲之心,帮助那些深陷恐惧、无力挣脱的人。

(08)

在柴静讲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当事人的极度恐惧。

——负责办案的警察恐惧,无法面对真实的自我。他以遗忘为盾,让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假的幻想里。对此事的质问,直戳他灵魂深处,痛,他受不了,于是选择了无视。

——诬告校长的女孩恐惧,她本是应该受到悉心保护的弱者,但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她没有从父母、学校、社会那里获得丝毫保护资源。她只能自己保护自己,以谎言的方式。想要责怪她?理由还不充分。

——陷害校长的坏人,更是恐惧的牺牲品。起初他恐惧自己不会被群体接纳,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的行为选择,又成了他人生的沉没成本,让他无法回头,一坏到底——而终其一生,没有一个人关注过他的灵魂。

——孙菲菲事件中,弥漫的是更为浓烈的恐惧情绪。可以确信,有些人并不认可她的行为选择,而另外一些人,出于对这种氛围的恐惧,明智地选择了缄口不语。

(09)

如果你留神观察四周,就会发现,空气中最浓烈的味道,就是恐惧。

机智的我们,更喜欢把这种深层次的恐惧,换个温柔的术语——担忧。

有人担忧自己不被重视,有人担忧没有足够的存在感,有人担忧胜任不了现在的工作,有人担忧自己的形象太差,有人担忧被女神鄙视,有人担忧情商不足,有人担忧智力不够用,有人担忧家人,有人担忧事业,有人担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人因为担忧,不敢说出对别人的看法……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宗教的力量,试图消除大众内心的恐惧。但效果……好像也不是那么明显。

澎湃新闻称:耶鲁大学教授反思精英教育,光鲜的外表中,有令人窒息的恐惧和空虚。

——瞧瞧,就连耶鲁大学的学霸们,都快要被恐惧折磨疯了。

那学渣,岂不是更惨?

(10)

阻碍我们前行的最大障碍,是内心深处,那些自幼年时累积起来的恐惧。

能够辨识内心恐惧并战胜之的人,才能成为赢家。

所以我们第一要记住,千百万年以来,人类最强烈的情绪是恐惧。如果你心里有恐惧,那一定是没有意识到,别人也都陷入恐惧之中——新闻说,耶鲁大学的孩子们,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与孤独。他们都怕成这样子,我们凭什么不怕?

第二个,要知道,恐惧很狡猾,它会伪装成抱怨,伪装成愤怒,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冷静,无法抑制内心种种情绪,向亲人发火,向家人抱怨,唯独在陌生人面前战战兢兢——实际上,这几乎所有的情绪,都是恐惧的变身。愤怒或抱怨,不过是我们被自己心中堆砌的黑暗吓坏了。

第三个,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智力不是太够用,情商不太高,必是内心深处的恐惧剂量严重超标。恐惧的心灵,会在行动时羁绊住我们的脚步,让我们的思维陷入低谷,意识呈现迷惘。于是我们怨气冲天,怒火中烧,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不爽。实际上是恐惧的毒火,焚毁了我们的心灵世界,在让我们的心陷入迷乱的同时,严重降低了我们的思考质量。

第四个,战胜恐惧,最简易的法子,是观察周边陷入恐惧者的表现。你看着他们惊恐的眼神,就看到了自己。你听到他们因为恐惧而吵闹,而抱怨,而愤怒,就听到了自己。瞧瞧恐惧者那惊恐的脸,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照——恐惧者唯一的恐惧,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