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由职业者的那些爱与痛(第3/3页)

那么自由职业者有没有可能让自己的工作也产生杠杆效应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了:如何往产业链上游走?

我见过一些自由职业者获得了杠杆效应,播撒种子后,即可坐等“睡后”收入的,但是这样的自由职业者,共同特征是他们必须要往产业链上游走。

一个爆红网络小说作家曾经在年赚百万的时候,仍然极没有安全感。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尽管我今天随便写个剧本写个散文集都有几十万收入,可是,这些都是别人给你机会你才有得赚;明天名气被消耗光了、粉丝长大了,不再有公司给你机会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有收入。

她能看得那么深,令我非常佩服。

以后几年,她一直努力在向产业链的上游走,影视这条线很难走,就往文化出版上游走,去年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签了几个人气不错的小作者,觉得总算安全了,可是变成了“老板”,又不那么自由了。

自由职业者的钱,要么是卖货所得,要么是卖服务所得。

因此越是自由职业的事,越是乙方的事,比如提供咨询服务,提供企划方案,提供设计稿,提供作品、剧本。

别人给你活,你才有得干;别人给你结账,你才有收入。

所谓往中上游走,就是尽量摆脱纯乙方的地位。

你是做货、卖货的,也尽量自带渠道;你是提供服务的,最好还能制造需求。

张佳玮说过,所谓自由职业,就是小范围内,你享有一定的自由,但也得担一些风险,可在大尺度上,你并不那么自由。

张佳玮作为知识型网红,考虑其人气和粉丝购买力,可谓有才华有渠道,尚且这么说,其他只有才华没有人气,或二者都没有的自由职业者,处境就很难更好了。

越长久的自由,越要求身心的宽度和广度。

或许这一点才是真正让我放弃的。

我的一个朋友,就亲身经历了工作—自由职业—重返工作—重返自由职业的纠结。

之前她对自由职业的描述是:可以有独立的空间,属于自己的时间,再不用和讨厌的人打交道,想干啥就干啥,想穿啥就穿啥;旅行不用年假,不高兴出门可以在家宅一礼拜,不用赶上下班高峰;去健身享受包场,回来路上慢悠悠地逛超市,不用积极地买东西,用一整天煲一锅汤,然后像个真正的女主人那样欢迎先生回家……

可后来她发现全职太太也可以这样啊?干吗非要标榜自己是自由职业者呢?

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只有自由,没有价值。

自由职业者的关键词,既有自由,还有职业。前者是对自由的向往,后者是对价值的需求。

所谓的自由,是指能保持选择的能力,能去做想做的事情。没有人会希望这个自由是短暂的,因此所谓的自由,必须要靠价值来不断滋养。

如果定义自由职业者的理想状态为:受雇于自己,既创造价值又身心自由的人,那么历史上许多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其实都是自由职业者。

那些精神上无法与自己长久和谐共处的人,是无法成为稳定幸福的自由职业者的。

在自由职业这件事上,每个人追求的都应该是长久自由,而不是用暂时的享受去透支未来的自由。如果你在按照以上思路思考之后,仍然郑重其事地决定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那么希望你可以在这条路上,向着真的快乐和自由走得够深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