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娱乐闷蛋与冷漠儿童(第3/4页)

我有一份“娱乐闷蛋与冷漠者的儿童游戏之无助老爹指南”的重量级往期作品目录,内辑针对不同情境的不同游戏,是我和这孩子多年来为了度过艰难时期而共同改编、练习和掌握的。这里略举几则往日之最爱,尽管我鬼祟地疑心它们保不准会落入“你必须人在那里(才知道)”的范畴,但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吧。

假如我们在户外,这孩子正愈渐感到困乏和烦躁,这时就有了“守园人”游戏。我们只需要一些草(当这是公园)、一个成年人(公园看守员)。看守员是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口音奇怪、跟海盗似的(好吧,我唯一学得像的就是这个),讨厌孩子在他的草地上走。事实上,如果他撞见有孩子践踏草地,他就会大嚷一声“滚出我的草地”,然后追将过去,一把拎起他们甩到肩膀上,将他们撂到“工具屋”(通常是一个得让他们站在上面的窨井盖)。如果不止一个孩子玩,可以让他们通过捉人游戏离开“工具屋”;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玩,那这孩子就可以在守园人背过身去除草时逃出生天。

掌握了“守园人”游戏的基本要领,你就可以开始玩“守园人”进阶版——里头有这孩子年复一年打磨原版所做出的改动。动物被允许加入,具体点说就是奶牛、鸡或羊,因为这孩子能模仿它们的叫声。如若守园人听见一只动物出现在他的草地上,他会任由它吃草,但他必须保持警惕,因为要是这畜生突然开口说话,那他就得运用他的分析能力,辨别那是真的动物呢还是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在假装动物。他会停下步伐,盯着那动物——胆敢吱声,好像嘴里还冒出带点兴奋的咯咯笑。这守园人慢慢地挠了挠头,然后迸出高潮性的台词:“等——会——儿……鸡——不会——说话的。你——不是——一只鸡。你是——个……小孩!滚出我的草地!”然后像在第一关,又到了“工具屋”环节。

“守园人”无疑是这孩子一直以来最喜欢的游戏。我们和他的堂兄弟们一起玩过,在节假日,在公园或在学校;在任何需要让他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守园人”都会现身。

不瞒你说,我对我们一起发明的这个游戏非常自豪,它使得我们的许多家庭出行和游玩有模有样。然而,也正是在这会儿第一次写到它的时候我才明白,它不仅仅是扛起儿子又把他在另一处放下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当然,我不认为Mattel玩具公司会将它开发成桌游版。

我告诉这孩子我将“守园人”写进这书里了。他就说,“那‘亡命之旅’呢?”所以,应他要求,接下来呈上“娱乐闷蛋与冷漠者的儿童游戏之无助老爹指南”的第二道大餐。此游戏多年来几经升级,遂成当前“市场翘楚”。女士们、先生们,我隆重介绍:“亡命之旅”!

玩这游戏得在室内,在地毯上最好。在休息室里清出一个边长约10英尺的方形区域以做准备,移走附近一切会摔烂的东西(非常幸运,和这孩子一起生活,我们家这类玩意早就光荣牺牲了)。现在,开始玩。老爸平平地趴在休息室中间的地板上,这孩子跨坐上他的背部(经年累月,老爸胸膛里那怪不情愿的响声在这孩子的体重的泰山压顶下被死死挤压在地板上,变得更响更不情愿了)。然后“座驾”开始用粗犷的嗓音说话(自然,得带点海盗腔)——这是他自打多年前被逐出戏剧学校以来最拿手的好戏。

“欢迎开启亡——命——之——旅。请准备亡命一辈子。温馨提示,本旅途仅适宜十八岁以上的车手。做好准备,前方危险。非常危险。”

说完,老爸拱起身子,双手双膝触地,背上是这孩子(如果你非常棒,不妨同时发出某种机械声——须知这是我只向高段选手推荐的)。座驾继续说话,也许可换用理查德·伯顿[1]式的嗓门:“您现在必须选择车型。请从1到100中选择,并明确宣布。”

这孩子总选6号。

“您选了6号。6号是霸王龙。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将在3秒内出发。3……2……1……”然后座驾就上下颠簸起来,载着这孩子转圈。要是人车分离了,兜风就算结束,老爸轰然倒地,重新躺回地板。

“欢迎开启亡……”

在多个玩家的版本中,他的堂兄弟们和朋友们可有各种各样的备选。45号是阿奔[2],在同名电视剧播完后才出场。17号是芭比娃娃。67号是金刚战士。其中无一像6号跑得那么快。老爸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扮6号时似乎总是更卖力一些。

我扯得太远了。

回到我们去看儿科医生那天,我们所在的诊室小小的,根本玩不了“亡命之旅”。那里也没有一块草皮可供玩“守园人”。退而求其次,我从我的包里取出一本图画书;没错,我很老派。从头到尾读一本书至少可以让我们平安无事47秒钟。这孩子喜欢书,或者,毋宁说是喜欢翻书。图片没字,只会引起他的困惑。他对图片里的不论什么东西以及令人费解的形状都毫无兴趣,所以当我大声解读它们的时候,他当然坐不了多久。我甚至不确定他是否真的爱看那些图画。他似乎只喜欢翻动纸页的动作。也许这是因为,感受空气从面前掠过在他是一种知觉上的事情:使人镇静且舒心。也许是从家里带来的书在那陌生之地营造的一点点熟悉性使然。又或是他爸又一次对当时情境想得太多,而他只想赶紧看完那本该死的书,然后跑出诊室,离那坐得太近一直在说啊说啊的女医生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