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从终点重新开始(第7/8页)
对这些人来说,精神遗产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框架,它也是一个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为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做出正确的抉择。
嘉宾故事:洛丽·斯格尔
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洛丽·斯格尔,她是一位聪明机智、有着极富感染力笑容的女性,我也是最近才认识她的。她不是什么高级CEO,也不是随时都能捐赠出100万美元做慈善的富人。她是一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妻子、母亲、姐妹和朋友。我们被介绍认识,开始聊起来后我才发现,就“从终点开始”这个话题来说她是多么合适的一个例子。
当我跟她说霍华德的理论:你必须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做当下的最佳决定,比如想想你希望别人在你的葬礼上讲些什么。她点头表示赞同。“霍华德一定很喜欢T. S.艾略特。”她引用了一段《四个四重奏》中的诗句,“我们永远都不能停止探索,如果我们的探索有终点,那也会是我们下一次探索的开端……”
我们聊起“从终点开始”,形容它就像一条将人领到转折点前的小路,于是我问她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挑战。
“霍华德的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我的经历更复杂。”她说。
“比计划自己的葬礼还复杂?”我笑道。
她点点头,引用了一段犹太谚语:“当我来到天堂大门前,我不会被问道‘为什么你没有像摩西那样伟大’或‘为什么你没有像你身边的人那样出色’,我会被问道‘为什么你没有做你自己,没有跟随自己的心’。”
随着我们谈话的逐渐深入,我明白了她所用的这个比喻对她自身有多贴切。通过每周五晚她与家人共度犹太安息日,她为她的家庭祈福所得出的结论:“知道你自己是谁,你就会被庇佑。”这种庇佑就是她希望人们会在她的葬礼上说的:她已经实现了活得更跟随自己的心的誓言。
“当我面对我生活中的转折点,我不会先去考虑外界因素,我会先确定我自己真正想怎样做。”她解释道,“然后我面对的问题当然就是‘你又是什么样的人’。”
在她自问自答时,我一直保持微笑。“我是一个多面化的人,但我依旧拥有自己坚定的基石:我的个人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和我对人的信任;我认为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学无止境;我感恩我拥有的一切,我感激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为那些我爱的人付出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她停了一下,然后继续道:“同时,我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比起被动,我更倾向于主动,但我不习惯仓促行事。在做决定之前,我会先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再开始行动。”她说着,自己笑起来,“比如,在一年前我和我丈夫决定要孩子时,我就开始读《孕期指导》了,我的朋友们都笑话我。但我自己心里清楚,在决定要第一个孩子时,这也是一个转折点,一个由你自己决定的转折点,‘是的,我们决定这样做了’,这个转折点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在外人看来,洛丽的职业生涯是相当成功的,她做过各种高端职业,所涉及的范围也颇为有趣。她做过城市规划师、律师、私人学校的辅导员、教师,现在则负责一项科研项目。她的职业轨迹没有遵循任何传统规律的线性路线,她不为高薪、高待遇和光鲜头衔而转换工作,因为她并不追求职业等级中的固定位置。她把她的生活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由单一线性的点所组成的,她在生活中做出的首要选择就是应对这个问题:我是谁,我该怎样做才能使我的生活不一成不变,又能使自己在职业中发挥最大潜力?
这也不意味着她在事业中遇到的转折点都是“有利的”。实际上,洛丽所面对的第一个重要职业转折点便让她感觉十分纠结和痛苦,这个转折点就是从大学中途辍学。
“在我小的时候,”洛丽说起来,“我就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所以大学专业我选择了读建筑系,我认为只要按部就班我最终就能获得成功。”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一个细小却很关键的因素。“在大二的时候,我认识到我在设计方面没有天分。”她说。她能掌握所有概念性、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知识,她的基础打得很好,她也很有创造力。“我就是掌握不了一个真正的建筑师应该掌握的那些东西。”
这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反复探究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并且找到了新的出路。在经过一年多的调养后,在她离开学校后的一年,她一边打工做女服务生,一边攻读她感兴趣的课程,同时为自己的将来做着打算。在认清并坚定她的“隐性规划”后,她终于重新找回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