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第5/11页)
然而,“出国”这根稻草对他们来讲,确实只是一根稻草而已,根本无法救命。我曾在新东方的教书经历让我见过太多太多学生的失败,仅仅是因为时间规划上的失误——当然这实际上也是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失误;而他们却把失败的结果理解为诸如“命运的不公平”之类的托辞,其荒谬和令人惋惜的程度超乎想象。
让我们来看看基本的时间表。如果,一位学生想要出国,希望在明年的秋季入学,那么,他最好在今年的年底之前递交所有必需的材料,包括各种考试的成绩单、个人陈述、推荐信等。这样的话,他为了能够按时提交材料,起码要在今年6月份前后考完GRE的作文考试,并且在10月份前后考完GRE的其他部分。托福考试,最迟也要在今年10月份考完,当然,比较理想的是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拿到成绩。而托福考试也好,GRE考试也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坚定地认为,一个拿得出手、换得来名校高额奖学金的成绩,需要至少两年时间的认真准备——并且还需要在此之前有相当扎实的基础。
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在整个申请过程中的作用相当大,有时候甚至超过托福、GRE考试。这些文书的写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哪怕找到像我这样有几百个成功案例的所谓“专家”付费进行辅导,我也会需要至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与申请者反复沟通,然后才开始第一稿的撰写,而后还要经过多次的修订。并且,越是优秀的学生,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越多,因为,一个人越优秀,所面临的风险越高。可是我的经验却是,学生往往到了年底才发现自己根本写不出像样的个人陈述和推荐信,然后当他们一路打听找到我帮忙的时候,我只能说:“抱歉,这个case我做不了”——这不是给我多少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对他来讲时间早已耗尽。
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差错。很多学生直到大三下学期期末结束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应该准备托福、GRE考试,那么接下来的所有行为,都只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看见什么都当作佛,也不管那“佛”的脚是不是感染了脚气。理论上讲,所有的“速成班”、“强化班”都只不过在贩卖和满足幻觉而已——当然,正因为如此,这种课程才会拥有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临时抱佛脚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早已陷入了荒谬的漩涡,每天忙忙碌碌而又实际上碌碌无为地度过,直至最终结果出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只能在许多年后,对自己说:“年轻的时候,我也努力过……”
也有很多的学生,结束了“速成班”、“强化班”的“学习”,才发现不仅有更多的功课要做,最要命的是,所有的考点全部报满,根本无法订到考位。在学习上多努力一些,还是有机会的。可是,没有考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除了后悔之外。完全可以想象的是,那些稍微幸运一点,已经获得考位的学生中,仅仅有20%不到的学生最终可以获得有意义的成绩,其他80%的学生,只不过获得一个“考试经历”而已——究其原因,我不相信这是智商的问题,这种考试也无法衡量智商;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准备不够充分,换言之,时间投入不够,再换言之,没有提前进行足够的准备。
其实,不仅在留学的选择上如此,面对任何其他选择,包括考研、求职,大多数人的失败与慌张都是基于同样的机理。准备不充分的人面临的困境,就好像是个手铐,越挣扎就被箍得越紧。面对最后期限,无法不产生无比的焦虑。而这些焦虑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分散注意力,使得产能低下到极限;反过来,产能的低下和时间的紧迫所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更加焦虑……恶性的死循环。
这些人不知道,无形之中,时间已经成为他们的敌人;他们更不知道的是,时间原本无善无恶,是他们自己变成了时间的敌人,或者是他们把时间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每时每刻,这些人还以为自己在跟别人竞争,殊不知,另外的那些人其实根本与世无争,只是因为起点提前了,就有了机会把时间当作朋友——谁能想象得出这世上还有什么样的靠山会比时间更强大呢?那些与时间为敌的人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被谁打败了——对他们来讲,生命的终点立着个他们看不到的墓碑,上面刻着“死因不详”。
举个极端的例子,甚至不夸张地讲,连男人的性能力都可能提前准备。所谓的性能力,往往与心肺功能紧密相关。于是,一个男人如果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不管从什么渠道得知了这一点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坚持每周至少长跑三四次。几年之后,一不小心过了30岁,他就会发现在他的朋友、同事都被工作压垮了身体、了无生活乐趣的时候,他竟然仅仅因为一个万事提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可以做到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