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第2/13页)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篇地蚤标本,共13000多只。为其中5000多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多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用一生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这是一本很薄的册子,所以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读完了。掩卷之后只能长叹。于我这种普通人来讲,这种大师的境界,正是所谓的遥不可及,仰之弥高,望之弥艰,钻之亦不可得。知易行难啊。

很多年前,大约20岁的时候,忘记了因为读过李敖的哪一本书,觉得他那种记日记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于是开始学着做每日的“事件记录”(Event Log)。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尽量不记感想,不记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比如:

1995年12月20日,延吉市

1.主持经销商大会。

2.拿到上个月奖金共×××××元。

3.李堃请我吃饭,算算有4个月没见了。

……

1996年5月10日,吉林市

1.连续一周,什么正事儿都没做,只是看了若干本无聊的小说。

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并因此受益无穷。事实上,只不过每天花费10分钟左右。后来,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我干脆把这个本子穿了根绳子挂在了家里洗手间马桶面对的那面墙上,每天晚上睡觉前坐在马桶上,顺手就写完了。这样简单的日志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都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到了30岁之后,才觉得自己做的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多了起来。比如,这些是整理到一起的、关于我出版的第二本书的一些事件记录:

2004年9月12日,北京市

1.《Toefl 6分作文》终稿交给责编窦中川。

……

2005年11月9日,成都市

1.收到窦中川快递,协助修订《Toefl 6分作文》三审意见。

……

2006年1月27日,北京市

1.收到徐燕青快递,《Toefl 6分作文》,20本。

……

2006年5月29日,北京市

1.提交托福作文书第二版的修订稿,更名为《TOEFL iBT高分作文》。

……

2006年8月3日,北京市

1.收到徐燕青快递,《TOEFL iBT高分作文》第二版,10本。

……

2007年10月16日,北京市

1.收到马宁快递,《TOEFL iBT高分作文》第3版,第7次印刷,10本。

……

可是,有着这样的习惯的我,在读过《奇特的一生》之后,却被柳比歇夫的大师境界吓了一跳。过了差不多两年,重新读它的时候,惊讶地感叹,“啊?我太笨了,早应该明白的啊!”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为高级。李敖的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钟。

鉴定袋蛾——20分钟。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钟。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钟。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钟。

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钟。

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钟。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钟。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