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那些你不小心会踩到的坑—成功跨越(第6/16页)

丽萍点了点头:“我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那个方向,我比任何时候都踏实。我一直都觉得‘成长’比‘成功’重要,或许,就是这样的体验吧。曾经有一次领导问我,什么样的人是强者。我当时的回答是,做自己。现在看来,我太喜欢自己这个答案了。”

丽萍开心地离开了,虽然没带走任何明确的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需要一个所谓的答案,当我们身处黑暗时,我们只需要一束光,来照亮前行的路。

光,在我们自己心里。

转弯看见

职场上,有人是战士型,执行能力强,冲锋陷阵,使命必达。战士型的人很容易遇到的职业瓶颈是:遇人不淑,领导者领导不力,没有方向感和归属感,或是进入了持续战斗的节奏,产生职业倦怠。不必归咎谁的责任,看到了,就改善了:给自己找方向,或者,找一个可以带领自己的领导者。

拔掉晋升后的刺

职场是一个江湖,初涉江湖的人会听到很多传说:关于趋炎附势的,关于左右逢源的,关于扶摇直上的,也有关于打压排挤的。有趣的是,更多的人在一个个传说的规则中变得温顺而驯服,不管曾经是众星捧月的学霸,还是猫狗嫌弃的学渣,都希望在江湖中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坐标,以少年老成的方式,从听到的传说里。

职场的江湖被传说得越来越险恶,越来越冷漠,以至于职场成为一个人青春年少热血贲张浪漫理想的坟墓。与其说职场是被传说毁掉的,不如说是被内在那个恶意的揣测所封闭的。这样的揣测构成一堵墙,将人们隔离在不同的地方,只得去走迷宫,人们宁可绕迷宫也不愿透过墙看看彼此。于是,那些走不出迷宫的,走得辛苦的,就来寻求职业咨询了,目标就是—改善职场关系。

升职后遇挫

文淑是一个女汉子,从收纳的简历上,我感觉到了她的彪悍,法律科班出身,进入外企做法务,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企业在中国区的法务总监。

我猜测,一般在30岁左右的女性,可能面临的就是家庭平衡和事业发展的问题,生娃还是继续发展,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然而,文淑要咨询的问题,不是这样。

文淑让我帮她分析离职的利弊,规划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如果离职了,未来职业向何处去?

离职?令人垂涎的职业发展,何故想到离职呢?

文淑说:“我感觉自己被逼得没有退路了。就是某人在工作中处处和我作对,我又斗不过他,这样的工作状态太痛苦了。”

看来,是职场的人际关系问题了。

“别着急,说说你的职业经历吧。”我提示她说说来龙去脉。

文淑的职业发展加速是在三年前,在一次知识产权的法律纠纷处理中,她因出色的表现被老板赏识,加上机缘巧合,连升两级。从部门副经理直接升职负责整个中国区全面的法务工作,这让文淑着实有了成就感。

但是福祸相依,她很快就发现了晋升带来的问题:因为她的升职,所以挡住了别人原本计划内的职业发展之路。之前的上司现在成为同级,文淑“轻而易举”“毫无征兆”地跳到了前面去,于是她就成了别人愤恨的靶子。

升职之后不久,老板就被调回总部。新任老板不太了解情况,只是对原有人马保持距离。这时候,文淑的人际交往短板就出现了,那个把她当作假想敌的同事就展开了各种攻势,工作上不配合、质疑、挑战,种种打击让文淑备受挫折,心生退意。

无辜地被别人误会,或是躺枪,这样的事情在职场经常发生,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不同的轨迹碰撞在了一起。

这样的状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沿着自己的轨迹,不要拐弯,快速穿越。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事情上,让一切变化尽快固化,自然就切换到新的轨道上来。

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女纸

“你有什么打算呢?”我想听听她对职场形势的判断。

“我真的想辞职了!”文淑说得既愤怒,又无奈,“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半年了。我明显感觉到他处处在给我下绊子,在老板面前说我坏话。现在,老板也对我开始不满意了。这样继续做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

有点迟疑后,文淑说:“我的担心,就是出去后可能不会有这么好的职位了。我本来打算在企业里再历练几年,利用企业的资源多学习,然后出来做专业的律师。现在,可能专业水平还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