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人生拐角处—弯道超车

不要抱着金碗讨饭吃

从生涯角度来看,格局有两种:

一种是宽度的格局,比如对于行业的认知,对于趋势的把握,这样的格局智慧需要浸淫在一个领域很久的职场高手才能做到。所以,和牛人交往,就是要获得这样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另一种格局,是长度的格局,是以人生为纵轴,看到在不同生涯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社会在变,但是发展的轨迹却又有迹可循。对于生涯咨询师来说,见证了太多生涯迷茫,得到的都是智慧。

一个工程师的十年之痒

宋哲平是一个善思谨慎的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想得太多,行动太少。他在一家通信企业从工程师做到了项目经理,做了8年,加上之前的两份工作经历,他在这一行也有12年的职业经验了。12年,结婚生子;12年,一个个项目立项结项;12年,怎么也做烦了。

宋先生说,去年公司业务调整,自己正在做的一个重点项目突然被砍掉,然后进入了长时间的修整期。虽然每天发着足额的薪水,但是没什么具体工作,除了培训,就是开会。闲下来的日子,他想了很多,想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想到了自己的竞争力,想到了公司内部的各种变化,想到了新来的员工,想到了最近的培训状态。忽然,他问了自己一个惊出冷汗的问题:

除了项目经理,我还能做什么?!

是啊,除了技术,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人脉资源,不能做销售;市场什么的就更不懂了;做管理似乎需要机会才能上位;就赖以生存的技术本身,也有很大的危机:新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能干,自己慢慢就变成了一个老项目经理了。如果有一天,自己就像之前做的那个项目一样,忽然被砍掉了怎么办?

背上的阵阵冷风吹动宋哲平来做咨询了,虽然早就了解了职业咨询,但一直到最近他才忽然觉得,自己没辙了,求助“专家”试试看吧:

我要做咨询!

我想,这恐怕不只是一家企业中一个职场人发展的困惑,也不是一个行业、一个职业的典型情况。进入职场后埋头苦干,一直做得都挺好的,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快要被淘汰了!就像是一次长跑,自己跑得大汗淋漓的,本来一直领先,忽然发现自己落后了,开始还弄不清楚什么原因,抬头一看,周围已经换了一波人,又都是刚进入跑道的年轻小伙子。拼命都不行了,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我问了一个平常的问题:你周围的人都做什么去了?

宋哲平告诉我,项目经理做久了不外乎两种可能:

一种就是晋升,从管理一个项目到管理一条产品线,然后慢慢进入管理层,但是这种可能性的影响因素特别复杂,见仁见智,有人看到的是能力、资源、人脉,有人看到的就是拍马溜须、投机钻营。宋先生说,他做不了。

另一种就是跳槽,去别的公司做项目经理,然后看看有什么新的机会。但是行业大势如此,跳槽就像是转会,等待碰上好老板,碰上好机遇,可遇不可求,宋先生之前的同事也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发展。

这就是宋哲平的困惑了:难道我只能做项目经理吗?

用新格局整合优势

是的,用相同的方式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个有点难。就像是一个农民年年种水稻,忽然有一年在收割的时候想,如果收上来的是麦子该多好。

生涯的格局要考虑不同生涯阶段的重点。在职业发展的前期,拼的是一些执行、操作和具体任务的达成实现能力,说白了,谁能漂亮地完成既定任务,实现目标,谁就能胜出。胜出干吗?继续完成新的任务,慢慢地,把自己变成兵神,无往而不利。

如果没有规划,就等着机会出现了,有新的职位,新的发展,如果自己还能抓住机会,有能力胜任的话,就会有发展,接着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是,这样凑巧的事发生概率比较小。最靠谱的,还是做好规划:提前盘点自己的优势,需要升级的能力,若准备好了,机会一定会出现,不是这里,就是那里。这也是规划的价值:以顺应规律的主动变化,来迎接变化。

我告诉宋哲平:要规划着进入下一个生涯阶段了。

这是一个什么阶段?发展期的阶段,把自己的生涯空间进一步拉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职业发展要进入新的层次,不再拼体力,不再拼执行力,而是开始拼才干、拼人品、拼资源、拼境界,不管是职位的高度,还是专业的精深度。在这一阶段,要靠视野看到发展空间,要靠智慧领悟趋势,要靠胸怀获得格局。很多人抱怨职业瓶颈,职场天花板,这其实都是对外界的无奈表达,其实,瓶颈都在自己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