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为你选择的,未必就是合适的(第2/2页)

在父母的眼里,二十四五岁谈恋爱最合适,之前太小,功课最重要;之后,太大,要让人看笑话的。父母的所有判断的标准都是外界的,而从来没有考虑过真正适合儿子的年龄是什么。如果十八岁时,他们不强制干涉,不把儿子说成“爱无能”,也许,儿子的一生都会不一样,也许,十八岁时初恋的女孩能和他幸福地走一辈子。

听上去这对父母是多么的不通情理啊,可是现实中,女人难道没有自己对自己“不通情理”,自己对自己“设限”吗?太多了。

大学没毕业,不能谈;工作不稳定,不能谈;想先享受几年单身生活,不能谈;对方没车没房,先随便拖着,什么时候都齐活了再说……一次又一次,我们强制性地错过了真爱,最后只能被“剩”下来,干着急。

我想起秋微说的一句话:“懂爱的女人,任何年龄都是妙龄。”不要因为怕年龄小会幼稚,就不去谈;也不要担心年龄大了,没人愿意要了,就不去尝试。无论何时何地,都请记得每一次心动,抓住它,别放过,哪怕世界都要与你为敌,都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只有你自己知道心动的感觉是多么难得,又多么准确。

* 两个人相差多少岁才合适?

身边有一个气得让我花枝乱颤的女朋友,凡是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最关注的就是年龄,一听没有比她小三岁,长得再帅、再有钱,一点门儿都没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观念在她那里根深蒂固,好像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她的妈妈、奶奶、姥姥全部都是如此,虽然没见生活有什么特别的起色,但平平淡淡,日子过得倒也红红火火,她誓死不能违背这个“家训”。我有时会开玩笑说:“你为自己想想好不好?‘女大三抱金砖’是对男人说的,你哪能为了男人的事业而献身呢?”她哈哈一笑,二十五六了,还在找那个比她小三岁的人。

我还见过一位一定要找比自己大十岁的男友的学妹。她有一种伪装的老成,说什么都头头是道,也挺懂天文和地理的,不过都是皮毛而已。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教训人,像中学时的班主任,一派一丝不苟、循循善诱的样子。或许,她认为这样就是成熟吧,按照她的理论,大学同学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在知识和阅历上比得过她,她对遇到的男生不屑一顾,觉得幼稚极了。她一定要找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男友,大五岁不行,大七岁也不行,一定要十岁。大学时因为圈子太小没有找到,不知道现在已经在某公司工作的她,是否完成了心愿?

因为太多的女生要求男人比她要大,或者要小,以致现在听到夫妻两个人是同岁的时候都会让人惊讶不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龄相仿的人开始不来电,非要有条“鸿沟”在,才觉得算是恋爱。

经常会在一些论坛上看到姑娘们愁眉苦脸地问:“男友比我大五岁,要不要继续下去?”这个问题成为了两人恋爱的最大障碍,似乎比性格不合、他有暴力倾向等都要严重得多。但其实,这都不是事儿,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要两个人能很融洽地、有激情地生活在一起,就够了。不要再去想“大几岁小几岁合不合适”的问题,倘若因为这种问题而导致恋爱的嫌隙,真是蠢得要命了。

有一些女生会在恋爱之前设想几百条标准,但一遇上心动的人,什么都不顾了,就要跟他走,“标准”好像从来没有提过一样;而有的女生,真的是按照标准来“框”的,稍微不幸点儿的,“框”了十几年还没“框”到,被“剩”得很远,幸运点儿的可能“框”了几十个人之后,偶然“框”到了一个标准的,但这一个,随着两个人的接触,逐渐变形、变形,已和当初判若两人。其实,一切的“框”都是自己的徒劳,自己累,别人也烦。

爱情就是如此,你若用数字来绑架他人,数字也会来绑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