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选择自己的路(第3/6页)

直到我跟佳苗结婚成家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一位身为人父的老朋友在得知佳苗怀孕之后,给我提供了最及时的建议:“力克,赶快学会如何保持耐心。”

青少年在耐心这方面要面对很多挑战。应对霸凌行为,不仅需要忍耐,还要有远见。上中学时,每当被人欺负,我就变得极其短视,我认为他们的嘲弄和纠缠会永无休止。而这种短浅的眼光带给我的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绝望。每次受到欺负,我都躲得远远的,经常藏在灌木丛里,恐怕已经有同学把我当成了一种新型植物。

应对霸凌,不仅需要忍耐,还要有远见

如果当时我懂得忍耐,结果就大不相同了。懂得了忍耐,我就会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压力也会得到消减。当时我的脑子里全是一个念头:“完了,我一辈子都会是这么悲惨了。”如果懂得忍耐,我脑子里想的会是:“很快就会过去的。”

在关于忍耐的《圣经》故事中,最典型的就是约伯了。他是一个富人,对上帝极为虔诚,但上帝还是想考验一下他的信念。于是,上帝让魔鬼降灾于约伯,毁掉了他所有的财产,还杀死了他的孩子。

约伯相信上帝对他另有安排,上帝允许这么多灾难降临在自己头上自有其原因。上帝还要继续考验约伯的信念,忍耐力惊人的约伯跟常人一样哭喊出来,却从未开口诅咒上帝。最后,作为对其忍耐和虔诚的奖励,上帝赐给了他双倍的财产。

仁慈的果子

对一个青少年来说,“仁慈的果子”在面对霸凌或其他苦难与麻烦时有什么用?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当你受到嘲弄、人身攻击、排斥、网络霸凌时,仁慈的作用何在?

《圣经·路加福音》6:35中说:“不过,你们要爱你们的敌人,要善待人;借出去,不指望任何偿还。这样,你们的报偿就大了,而且你们将成为至高者的儿女,因为他以仁慈待那些忘恩负义和邪恶的人。”《圣经·箴言》16:7中说:“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通俗点说,就是“以德服人”。不过说实话,我曾试着对欺凌者仁慈,有时候的确有用,有时候反而会令他们变本加厉地欺负我。

有些欺凌者会回应你的仁慈,因为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是很痛苦的,从未有人向他们表示过同情和怜悯。我曾在世界各地见过太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很痛苦,他们心中也有伤痛,因为他们或者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或者父母离异,或者被父母遗弃、成为诸多寄养家庭的过客……

尽管有些人从未体验过被人怜悯和同情,但他们还是具有仁慈的本性。我曾在印度孟买和其他贫困地区见过很多性奴隶(十多岁就被绑架、被逼卖淫的人),她们对别人、对我所表现出的仁慈令我惊讶万分。

也许对欺凌者仁慈并不能使他们停止霸凌行为,至少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有些欺凌者天性残忍暴怒,但我认为这值得一试。实际上,我认为心怀仁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线。我的建议是:即使你从未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仁慈,也要向别人表示你的同情和怜悯,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

几句好心话蕴含着巨大的影响力。播下一粒仁慈的种子,能带来丰厚的收获。一个微笑,一个同情的眼神,一个电话,一个拥抱……都能令人心暖,甚至会救人生命。

小时候,我曾帮助父亲在后院里种番茄。父亲让我观察藤蔓从种子里长出来的过程。他说整个过程需要很久,于是我观察了三个小时,却一点变化都没看到。第二天又是如此。

我认为,在我的注视下,番茄会长得快一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得快的反而是我的失望。我没有耐心,我希望立刻能看到结果。父亲还不如给我一个“植物宠物[注7]呢。

每当想起这段童年经历,我就忍不住将其与仁慈联系起来。如果迟迟未有回报,我们也许就会变得很失意,但一粒仁慈的种子常常会在某天蓬勃成长,结出果实——也许是一段友情,或者是一段爱情。

我认为,付出仁慈和爱心而不求回报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跟施恩图报相比,不求回报的付出需要更大的勇气。后者是一种信念,而前者只是一种交易而已。

所以大家要保持善心,继续播撒爱的种子。如果你没有朋友,那就去做别人的朋友;主动拥抱别人,主动向别人微笑……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的仁慈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有时候会有很神奇的结果出现,你甚至可能会跟欺凌者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