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第3/6页)
“我的朋友,木莓她会到铺子里去买的。要知道,罗佳,这儿发生了许多桩你还不知道的事呢。你用哄骗手段躲开了我,不让我知道你的地址,我恨透了你,决意把你找到,罚你一下。我当天就去找。我走啊走的,四处打听!我忘记了你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其实我从来没有记住过这个地址,因为我并不知道这个地址。至于你从前住的那个地方——我只记得是在五角街——哈尔拉莫夫的房子。我四处寻找这所哈尔拉莫夫的房子——可是后来弄清楚了,这根本不是哈尔拉莫夫的房子,而是布赫的——有时会把读音搞错嘛!我恨透了。我非常气愤,第二天我就到居民住址查询处去试试。你要知道:我花了两分钟时间就查到了你的地址。那儿登记着你的名字呢。”
“登记着!”
“可不是;可我亲眼看到,有人怎么也找不到柯别列夫将军的住址。嗯,说来话长。我一到这儿,立刻就知道了你的一切情况;一切事情,老兄,一切事情我都知道了;她也知道的:我认识了尼柯季姆·福米奇,他们也给我介绍了伊里亚·彼得罗维奇,我又认识了看门人和扎苗托夫,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先生,本区警察局的文书,而最后还认识了巴谢尼卡——这真是个很大的收获;她也知道……”
“你拍马屁,”娜斯塔西雅嘟哝说,脸上浮出了狡黠的微笑。
“您最好把糖放在茶里,娜斯塔西雅·尼基福罗夫娜。”
“哼,你这条公狗!”娜斯塔西雅忽然叫起来,她禁不住扑哧一笑。“我姓彼得罗娃,而不是姓尼基福罗娃,”她收起了笑容,忽然补充说。
“以后我一定记住。老兄,那么我就说得简单些,开头我想在这儿到处通上电流,一下子就根除这里的一切偏见;可是巴谢尼卡得胜了。老兄,我怎么也想不到她是这样一个……一见就使人倾心的女人……对吗?你觉得怎样?”
拉斯柯尔尼科夫默然不语,虽然他那惊慌不安的目光一刻也没有从他身上移开过,现在他还是固执地看着他。
“甚至很,”拉祖米兴丝毫没有因为他的沉默而发窘,仿佛得到了回答而随声附和似的,“甚至各方面都很顺利,都能如愿以偿。”
“嘿,你这个坏东西!”娜斯塔西雅又大声叫道,这场谈话显然使她感到难以形容的快乐。
“老兄,你没有能够一开始就把事情处理好,这很可惜。你不应该这样对待她。要知道,这个人,可以说,是最不可思议的!好,这以后再谈……只是,比方说,怎么会弄到这个地步,以致她竟然不供给你午饭?或者,这张借据?你是不是疯了,竟会出立借据!再比方说,她的女儿,娜塔里雅·叶戈罗夫娜还活着的时候,向你提过的这门婚事……这件事我全都知道!不过我明白,这是一根碰不得的心弦〔12〕,我也知道,我是一头笨驴;请你原谅。至于愚蠢,你怎么个想法,要知道,老兄,普拉斯科维雅·巴甫洛夫娜可不是乍一看就可以想象到的那么傻,对吗?”
“是呀……”拉斯柯尔尼科夫望着一边,从牙缝里含糊地说,但是他明白,让他谈下去更有好处。
“对不对?”拉祖米兴叫道,显然因为得到了回答而大为高兴。“但她也不是很聪明的,对吗?她完完全全是个不可思议的女人!老兄,请你相信,我实在有点儿猜不透……她一定有四十岁。她说三十六岁,她当然可以这样说。可我向你起誓,我多半是在理性上,只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判断她。老兄,我们之间开始了一种象征性的关系,这就是你的代数学嘛!我可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嗯,这一切都是废话,不过她看到你已经不是大学生,你的教书工作也丢了,体面的衣服没有了,而且小姐也死了,她不必再把你当作亲戚看待了,所以她忽然害怕起来;可你也有责任,因为你躲在家里不出去,跟她断绝了旧的关系,所以她想要把你赶出屋。她早就有了这个主意,但又怕这张借据变成废纸。何况你自己满有把握地说过,你妈会还钱的……”
“我说这话是卑鄙无耻的……我的母亲几乎靠人家救济……可我撒了个谎,想使她让我住下去,继续供给我伙食……”拉斯柯尔尼科夫大声而毫不含糊地说。
“你做得对。事情只是坏在这上面: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七等文官契巴洛夫先生。巴谢尼卡没有他的撺掇,想不出这条计策的,她已经觉得害臊了;可是这个精明人却恬不知耻,不用说,他首先问:这张借据有没有还钱的希望?回答是:有希望的,因为他有这样一个母亲,即使她自己挨饿,也宁愿拿自己的一百二十五卢布〔13〕养老金来接济罗杰尼卡。何况他还有这样一个妹妹,为了哥哥,她宁愿去当奴隶。他凭这一点才……你为什么吓了一跳?老兄,你的底细现在我全都知道了。当你还是巴谢尼卡未来的女婿的时候,难怪你对她那么坦率。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现在我才对你说这些话……问题就在这里:一个正直而富于感情的人总是诚实坦率的,但精明的人却把你的话记在心里,然后把你吃掉。好像是付什么账,她把这张借据转让给了这个契巴洛夫,而他不要脸,竟然要求警察局追索欠款。当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为了免受良心呵责,我也想痛斥他一顿。当时我跟巴谢尼卡颇有交情,我担保你还钱,要求她撤回控告。老兄,我替你作了保,听见吗?我们叫来了契巴洛夫,塞给他十个卢布,拿回了借据,我很荣幸能把它还给您——她现在相信您了——喏,拿去吧,我已经把它撕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