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第2/5页)

在乔治的映衬下,都宾显得更加的品行高尚、忠诚无私。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名利场上的“异类”,生活也并没有好好地回报他,他也为他的痴爱和愚忠付出了代价。

他的结局表面上看是美梦成真、实际上已经变得黯淡无光,他终究也成不了一个“英雄”。

乔治 ·奥斯本

乔治·奥斯本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但他的行为与外表极为不符。他的思想腐化,头脑中充满资产阶级享乐主义的念头。乔治用尽一切办法从他父亲那里骗取钱财,他表面上尊重他的父亲,因为老奥斯本掌握他的经济命脉并有权决定他的继承权。

爱米丽亚的父亲赛特笠先生对他可谓情深义重,但是当老赛特笠破产的时候,乔治并不在意。只是当他想到这一家的零落,出于对往日快乐时光的怀念,出于廉价的同情,他稍稍显得有些愁闷。他与爱米丽亚结婚也是一样,一方面出于屈尊俯就的怜悯和施舍,另一方面则因为他的好友都宾的催促。

作为丈夫,乔治是一个骗子,他并不爱他的妻子爱米丽亚。乔治之所以同爱米丽亚结婚,一 方面出于对爱米丽亚忠实的感动,觉得自己有必要施舍、怜悯这个可怜无知的女孩;另一方面,他的好朋友都宾强迫他娶爱米丽亚为妻。乔治是一个不忠的丈夫,他行为放荡并打算和蓓基·夏泼私奔。作为一个未出世的孩子的父亲,他从没觉得自己担负着什么责任,他像往常一样浪费钱财,从不考虑孩子的将来。

作为一名军官,乔治·奥斯本热衷于战争,可并不是因为保卫国家不被外敌侵略,而是想通过战争来得到更高的军衔和更丰厚的收入。有时他像孩子一样,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做事随心所欲,从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乔治十分擅长说谎,他的谎话没有半点瑕疵。他欺骗任何人,甚至包括他自己,因为他一直认为蓓基·夏泼喜欢他。尽管他并非出身贵族,但他还是瞧不起都宾,只因为都宾的父亲是个零售商。他嗜好赌博,输掉了父亲给他的钱。最糟糕的是他把这一切都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像乔治·奥斯本这样浪费、奢侈、放荡、不忠的男人一文不值,他在战争中死去。

主题思想

《名利场》 主题思想:名利场。

在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下,人们变得迷恋金钱、贪得无厌。《名利场》揭露了工业革命完成后的资本家本质,以及金钱在这个社会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萨克雷没有发现他那个年代社会腐化的根源,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资本家依靠劳动人民,但他们自己不劳动,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背景下,诞生了蓓基·夏泼这样出身贫寒但又想在大名利场中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英国当时那个投机取巧的社会背景造就出一大批雄心勃勃、厚颜无耻的蓓基·夏泼。[9]爱米丽亚符合“家庭天使”的所有条件,她是一位体贴的好母亲、忠诚温顺的妻子以及孝顺的好女儿。按理说,这样的女性应该得到幸福,但爱米丽亚一直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

爱米丽亚的丈夫乔治,是一个终日沉湎于声色和游乐之中的纨绔子弟,他在结婚一周后就对妻子感到厌倦,并妄图勾引爱米丽亚的朋友蓓基·夏泼。爱米丽亚为此“不断地受折磨,天天捱着苦楚”。但她囿于中产阶级道德观的限制,没有勇气正视现实,依然盲目地爱着乔治并在他死后守节,拒绝改嫁对她真心实意的都宾。她的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维多利亚女王本人就提倡妇女守节,十分厌恶再嫁的寡妇。但作者却嘲讽爱米丽亚的所谓忠贞,并指出爱米丽亚这样的空有道德而缺乏智慧的传统女性,不过是一个盲目,软弱、愚昧和乏味的“洋娃娃”而已。爱米丽亚是平克顿女校的优秀生,她的画没人要,她想教书没人请,她“在这个竞争剧烈的世界上是没法奋斗下去的。”爱米丽亚以优雅礼节、跳舞、唱歌、绘画等才艺体现素质,但是却被人为地降到了无技能或低技能的地位,从而失去作为“人”的自由发展的机会和权利,成为供男子欣赏的玩偶般的“家庭天使”,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

中产阶级妇女不能也不会外出工作,没有丝毫经济地位。爱米丽亚在父亲破产,丈夫阵亡后,失去了生活来源,无奈之下将儿子送给公公抚养,忍受着母子分离的痛苦,直到她与都宾结婚,才摆脱了贫困。“在男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始终与她们的经济依赖性紧密相关”。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地位介于玩偶和主妇之间,但囿于自身的软弱、传统的道德和家庭压力,她们不得不屈从就范,否则就会遭到社会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