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10页)

唐云山又是抢着说,眼光在吴王二人脸上兜一个圈子,就打开他的文书皮包,取出一个大封套来。

这所谓「草案」只是一张纸,短短几行字,包含着三个要点:一,资本五百万元,先收三分之一;二,几种新企业的计画──纺织业、长途汽车、矿山、应用化学工业;三,几种已成企业的救济──某丝厂、绸厂、轮船局,等等:这都是他们上次商量时已经谈过了的,现在不过由孙吉人写成书面罢了。

吴荪甫拿着那「草案」,一面在看,一面就从那纸上耸起了伟大憧憬的机构来: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他不由得微微笑了。而他这理想未必完全是架空的。富有实际经验的他很知道事业起点不妨小,可是计画中的规模不能不大。三四年前他热心于发展故乡的时候,也是取了这样的政策。那时,他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双桥王国」来。他亦未始没有相当成就,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何足以供回旋,比起目前这计画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麽想着的吴荪甫,便觉得双桥镇的失陷不算得怎样一回了不起的打击了,他兴奋得脸上的疱又一个一个冒着热气,把「草案」放在桌子上,他看着王和甫正想发言,不料唐云山又说出几句古怪的话来:

「刚才不是说过不去招呼朱吟秋他们麽?然而『草案』上的『救济』项下却又列入了他们三个人的厂,这中间岂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哈,哈,我是外行,不过想到了就总要问。」

唐云山放低了声音,颇有几分鬼鬼祟祟的神气;似乎他虽则不尽明白此中奥妙,却也有几分觉得了。

吴荪甫和王和甫都笑起来了。他们对看了一眼,又望着唐云山的似乎狡猾又似乎老实的脸孔。唐云山自己就放声大笑。他估量来未必能够得到回答了,就打算转变谈话的方向,郑重地从桌上拿起那份「草案」来,希望从这中间找出发言的资料。

但是吴荪甫却一手抢了那「草案」去,对唐云山说:

「云山,你这一问很有意思,反正你不是外人,将来我们的银行或是什麽,要请你出面做经理的,凡事你总得都有点门路,──我们不主张朱吟秋他们加入我们的公司,为的他们没有实力,加进来也是挂名而已,不能帮助我们的公司发达。可是他们的企业到底是中国人的工业,现在他们维持不下,难免要弄到关门大吉,那也是中国工业的损失,如果他们竟盘给外国人,那麽外国工业在中国的势力便增加一分,对于中国工业更加不利了。所以为中国工业前途计,我们还是要『救济』他们!凡是这份『草案』上开列的打算加以『救济』的几项企业,都是遵照这个宗旨定了下来的。」

划然停止了,吴荪甫「义形于色」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他这一番话,又恳切,又明晰,倒使得唐云山感觉到自己先前的猜度──以为中间有几分奥妙,未免太不光明正大了。不独唐云山,就是笑容不离嘴角的王和甫也很肃然。他心里佩服吴荪甫的调度真不错,同时忍不住也来发表一些公忠爱国的意见:

「对呀!三爷的话,真是救国名言!中国办实业算来也有五六十年了,除掉前清时代李鸿章、张之洞一班人官办的实业不算,其余商办的也就不少;可是成绩在哪儿呀?还不是为的办理不善,亏本停歇,结局多半跑到洋商手里去了。──云翁,你要知道,一种企业放在不会经营的冤大头手里,是真可惜又可叹!对于他个人,对于国家,都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末了,徒然便宜洋商。所以我们的公司在这上头一定不能够含糊,──哪怕是至亲好友,我们还是劝他少招些烦恼,乾乾脆脆让给有本事的人去干多麽好!」

王和甫的话还没完,唐云山早又哈哈大笑起来了;他毕竟是聪敏人,现在是什麽都理会过来了。

于是他们三位接着便讨论到「草案」上计画着的几种新企业。现在,唐云山不但不复是「外行」,而且几乎有几分「专家」的气概了。他接连把孙总理遗着《建国方略》中「实力建设」的文字背诵了好几段;他说:现在的军事一结束,真正民主政治就马上会实现,那麽孙总理所昭示的「东方大港」和「四大干路」一定不久就可以完成,因而他们这公司预拟的投资地点应该是邻近「东方大港」和「四大干路」的沿线。他一面说,一面又打开他的文书皮包,掏出一张地图来,用铅笔在地图上点了好些黑点子,又滔滔地加以解释,末后他好像已经办完了一桩大事似的松一口气,对着王吴两位企业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