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狱 第三十四篇(第5/17页)

[98]狄斯(Dite),维吉尔用以名地狱之神普鲁东(Plutone),但丁用以名地狱之王卢齐菲罗(Lucifero),即撒旦。狄斯城内惩戒恶意与暴行,以前诸圈则惩戒不能节制的罪过。以前诸圈为“上层地狱”,以后诸圈为“下层地狱”。

[99]此辈反叛的天使,是和撒旦一起从天上摔下来的,见《启示录》第十二章。

[100]“七次”表示“多次”。

[101]指上帝。

[102]此辈魔鬼,于耶稣降入“候判所”时(见第四篇),曾于地狱之大门(见第三篇)加以阻止,被耶稣打开以后就不再关闭了。

[103]厄里克托(Eritone)为希腊术士,受小庞培(Sesto Pompeo)之请,召地狱幽灵预言法尔萨利亚(Farsalo)战争之胜负,事见卢卡努斯之诗篇。关于维吉尔入地狱第九圈犹大环事(见第三十四篇),或是但丁根据中世纪之多种传说作成。

[104]普洛塞皮娜(Proserpina)为地狱之后,普鲁东之妻。

[105]厄里倪厄斯(Erine)为“复仇女神”,凡姊妹三人,名梅盖拉(Megera)、阿列克托(Aletto)、提希丰涅(Tesifone)。

[106]米杜萨(Medusa)为果尔刚(Gorgone)三姊妹之一,她们本是美人,遭神怒变成“母夜叉”,人见之则惊骇化为顽石。三人中尤以米杜萨为厉害。

[107]特修斯(Teseo)为雅典王,传说他曾偕友人入地狱盗普洛塞皮娜,友人被刻尔勃路斯咬死,特修斯被囚后为赫拉克勒斯(Ercole=Hercules)救出。此处厄里倪厄斯懊悔没有使特修斯变成顽石。

[108]此处插“复仇女神”一段,但丁说他有含义,可是没有说明。有的注释家说:厄里倪厄斯表“恶意”,米杜萨表“固执”,此二种缺点使人难于得救,理性(维吉尔)只能使人不受他们的毒,神智才可以使他们化为乌有。

[109]赫拉克勒斯入地狱时,把刻尔勃路斯加以锁链,牵归阳世。

[110]阿尔莱(Arles)为法国南方之一城,在罗讷河(Rhône)上,其附近有一著名之坟场名亚立司冈(Aliscamps),现尚存一小部分。普拉(Pola)为意大利东北伊斯的利亚(Istria)半岛南端之一城,近夸尔纳罗(Quarnaro)湾,其地亦有一坟场。

[111]约沙法(Josaffat)是邻近耶路撒冷的山谷,所谓“最后判决”就在这里举行。

[112]伊壁鸠鲁(Epicuro)为希腊哲学家,他只承认地上的生活,不承认死后之灵魂的生活,与耶稣教教义不合,不信此说的但丁说他是“邪教徒”。第四篇之“异教徒”为未及信耶教者,本篇之“邪教徒”为不肯信耶教者;前是愿而不能,后是能而不愿。

[113]“没有说明的愿望”或指看见同乡。

[114]见第三篇。

[115]托斯卡那(Toscana)为意大利中部。佛罗伦萨为其首邑。

[116]法利那塔(Farinata degli Uberti)为吉伯林派首领,生于十三世纪之初。他与贵尔弗派争斗甚烈。

[117]贵尔弗派为吉伯林派所败在一二四八年及一二六○年,但贵尔弗派在一二五一年及一二六六年复获胜利,吉伯林派却从此爬不起来了。

[118]这是卡瓦尔堪台·卡瓦尔堪提(Cavalcante Cavalcanti),为圭多·卡瓦尔堪提(Guido Cavalcanti)之父。圭多为但丁诗友,二人感情极深。在《新生》中但丁也有好几处说到他。圭多为白贵尔弗派,亦在逐臣之列,一三○○年八月客死于外,故在但丁神游地狱之时尚在人间,而其父则疑其已死。

[119]圭多为什么轻蔑维吉尔,是注释家争辩之点。最有力的一种解释是:圭多信伊壁鸠鲁之说,与维吉尔的思想相背。

[120]指“地狱之后”普洛塞皮娜或赫卡特(Ecate),此二名古亦用于“月神”,故此句意即五十个太阴月(四年二个月)。但丁于一三○二年放逐,回国运动于一三○四年六月始告完全失败,与法利那塔语符合。

[121]一二六○年在蒙塔培尔蒂(Montaperti)之战,贵尔弗派大败,血流进阿尔比亚(Arbia)河中,因此该派得势后,对于法利那塔亲族特别严酷,在每次的会议席上,从不肯放松对他们的刑罚。

[122]指五十个月的预言。

[123]此处有两种解法:(一)一件事情由未来成为现在以后;(二)“最后判决”以后,一切均无变化,没有时间,没有未来。

[124]但丁意谓幽灵知道现世事,但圭多活着时而他的父亲以为他已死,因此但丁心中怀疑,以致回答迟慢,使圭多之父悲伤。

[125]腓特烈第二(FedericoⅡ),一一九七年为西西里及那不勒斯王,一二一二年为日耳曼皇帝,好肉感之快乐,过着伊壁鸠鲁的生活。

[126]红衣主教指乌巴尔狄尼(Ottaviano degli Ubaldini,1210—1273),为热烈之吉伯林派。他说:“假使我有一个灵魂,我为吉伯林派已经失去一百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