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爱的执著与感动(第4/5页)

每次,刘双林从老家放马沟走出来,都显得悲壮异常,不成功便成仁,他没有退路,只能挺直腰板,咬紧牙关往前走。可他的出路又是什么呢,他现在是提干了,当上了排长,全师有一百多个连队,也就是说有几百个排长,他在部队干了这么多年,他知道有多少人在排职位置上,一直干到转业,再也没有晋升一级。最后就又哪来回哪去了。

刘双林能干到今天这个份上,完全是一种偶然,如果没有那次意外,他早就回到放马沟种地去了。他也想表现自己,正如当战士的时候,他想把工作干得出类拔萃一样,然后自己才能出人头地一些。然而在和平的生活中,要想找到立功表现自己的机会简直太难了。别人一天八小时这么过,自己也是这么过;一日里,自己训练学习,别人也训练学习,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得比别人强多少,在平淡的日子里,刘双林感到平庸无比。刘双林真恨自己生不逢时了,如果他在战争年代参军,为了前途和命运,他一定不会怕死。可自己偏偏就生活在平淡的和平生活环境中。他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出路。

就在这时,方玮闯进了他的生活,仿佛一个绝望的人,又看到了生的希望。他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方玮这份爱情,即便撞得头破血流他也在所不惜。没想到的是,困难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他没有使出浑身的力气,方玮似乎就向他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他和方玮之间的转机发生在一个周末,在那个周末里,他又出发了。他怕路上饿,出发前在食堂里找了两个早晨剩下的馒头,然后用报纸包上,放到了挎包里。他和方玮见面后,中午的时候,他只给方玮一个人点了饭菜,他说自己来时在车上吃过了,现在还不饿。其实经过一夜又一上午的折腾,他早已饥肠辘辘了,当方玮吃完,准备送他去火车站时,他刚站起来,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护士学校门诊部的病床上,正输着液。那天,他没有走成,方玮花钱为他在招待所开了一个房间。当方玮当着他的面,从挎包里掏出那两个用报纸包着的馒头,还有一个喝水的瓶子时,他红了脸,嗫嚅着说:饭店的饭菜我吃不惯。

方玮的眼圈红了,方玮拉住了他的手,轻轻地说:刘双林,你别来看我了,要看,下周我回部队看你去。

果然,在下周末的同一时刻,方玮出现在连队门前。她的出现不亚于一颗炸弹那么轰动。美丽高贵的方玮真的爱上了其貌不扬、家境贫寒的刘双林。

方玮的出现意味着刘双林的爱情已大获成功了。

当方玮把刘双林的照片寄给父母时,当然,在信里也把刘双林的情况汇报给了父母。

母亲看了信,又看了照片,没说什么,心事重重地把信和照片又推给了方玮的父亲,父亲没有看照片,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女儿的信。

母亲就说:是个农村的,长相也一般。

父亲说:农村的有什么不好,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咋地了?别瞧不起农村娃,农村娃厚道,能吃苦。

母亲叹口气,不置可否的样子。母亲又说:要不,啥时候让闺女把他带回家来看一看?

父亲说:咱们看啥看,又不是跟咱们过日子,只要孩子看着中,我看就行。都啥社会了,还想父母包办那一套。

父亲当天就提笔给方玮写了封信,草草地肯定了这门婚事,一切都让女儿自己做主。

方玮的意思是想让父母给自己出出主意,在爱情的问题上,她真的没有自己的主张。刘双林对她好,坚贞,她知道,可除了这些,她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了。她对刘双林谈不上爱,有的只是感动。现在她一想起刘双林挎包里的那两个干馒头,她的眼眶就发潮,他为了她,为了爱情,背着两个馒头上路,这是多么感人的行为呀。单纯善良的方玮接到父亲的信后,决定嫁给刘双林。

在方玮护校毕业那一年,她又回到了师医院当上了一名护士,她和刘双林的关系全师上下尽人皆知。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刘双林被调到师机关司令部当上了一名副连职参谋。这又是刘双林没有想到的。刘双林感叹,自己这两次命运转折,真是天时地利。这一命运的转变,他可以肯定,一定是与自己和方玮的恋爱有关。

那年的元旦前夕,他和方玮在师长的主持下,隆重地结婚了。一般干部结婚,能让师长出面,况且又是师长主持婚礼,在这之前,刘双林连想都没想过。事后他才知道,师长曾经给方玮的父亲当过警卫员,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在那天婚礼上,他第一次名正言顺地敬了师长一杯酒,师长当然也回敬他一杯酒,师长还在嘈杂声中,附在他耳畔小声地说:小刘,争口气,好好干!你不是以前的小刘了,你现在和方玮是一家人了。下面的话师长没说,那意思很明显,他已经是方部长家里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