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长寿烟和情人糖(第5/10页)

“做得好。”

“好啦,图腾那种东西只有男人才会有的。我的方式是继续坐在那里发呆。有一天国文课下课黄国城把我找去,他并不是我们班的班导,只是教国文而已。他问我说,最近的功课怎么样,这个进度吃得消吗?我说,还好。他又问,有没有很喜欢的课文?我说,喜欢陈之藩的谢天。他说:为什么喜欢这一篇?我说,我知道自己很渺小,不过也不算不特别,就像爱因斯坦一样,如果写不出相对论,也是渺小而特别的。黄国城让我坐在他面前说,很好的想法,可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站起来发言。我说,我不喜欢表演。黄国城说,那不是表演,是分享。我说,是以表演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我不是很能应付。老师,请问沉默是不是人的权利?黄国城说,当然是,每个人都有免于被侵扰的权利。我说,那就好,我使用这份权利,也承担相应的后果。黄国城点点头说,你的脸怎么了?当然你可以使用沉默的权利。我说,挨了打。黄国城说,你的班导知道吗?我摇摇头说,不用,误会而已。打过了一次,就不会再打了,她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是让大家知道我挨了打。就像莎士比亚说……黄国城说,死过一次就不会再死了。我说,是。黄国城说,你知道如果你不说出来,她们也许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我说,你觉得,我的脸像是走路不小心撞在树上受的那种伤吗?黄国城说,不像。我说,可你是第一个问我的老师。我不愿意强迫别人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我说出来,就是一种强迫。黄国城说,如果再有人找你麻烦,你可以告诉我,我会去跟你的班导讲。我说,如果你问我的话,我会告诉你。黄国城说,好,今天就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你对自己有什么期待吗?希望你长大之后变成什么样子?我说,没有什么具体的期待。只是希望自己长大之后能够喜欢自己。”

你会变成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李天吾想起了安歌的话,那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她说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你发什么呆,学我啊?”

“没有,我只是在想,只是在想,她们之后有没有再找你麻烦。”

“没有啊,我说过,打过一次就不会再打啦。我只是在某个时间帮助她们建立了一种姿态。”

“那个男生呢?”

“当然是回去和那个女生在一起,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一起啦,事情过去蛮久了。”

“黄国城老师的信里写了什么?是不是要你离男生远一点。”

“他的信写得很短,而且也只写了一封。他说他在找我谈话的那个时候,其实做老师已经做了很久,正做得有些困惑。他觉得自己力量很小,学生不喜欢国文,不喜欢背书,这些文章这么美,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呢?他曾经以为做一个国文老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是他做了十几年老师,发现这件事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单纯,他觉得自己甚至比学生还要幼稚,很多学生早就发现这是一件很没用的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勉强念下去的。他十几年后才发现。不过在那天和我谈了话之后,他觉得似乎没有之前那么困惑了,一个他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学生,从国文里寻出了些许美好,在学校这个以自由换取知识的地方,利用自己有限的自由正在继续寻找纯粹而特别的自己,对他来说,是一种类似于惊喜的安慰。他嘱咐我,不要轻易为了一些事情改变自己,目的并不重要,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如果人生的意义无法确定,那人生的过程就成了意义本身。他还嘱咐我,也不要轻易和同龄人隔绝,和周遭世界的往还也是成为自己的过程,因无知而纯粹和因了解而纯粹是截然不同的,他希望我能获得后一种。在信的最后,他问我,在高中有没有再挨打?真是个笨人,挨打也要看运气的嘛,哪有走到哪里都挨打的道理。喂,就在教室门口给我照张相好不好?”

李天吾从小到大不是没有遇见过赏识他的老师,无论在哪里,即便是在警校,都有老师或者教官喜欢他。他对待自己的残忍在老师的字典里叫做刻苦,他每次考试即使早早写完,也要反复检查,从没试过提前交卷的那份洒脱,也是老师所推崇的稳定。他虽然胸中有万语千言,如果放开闸口,能讲个几天几夜都不罢休,对于学校和社会上的诸般事由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见解,可他几乎从来没有讲过,而是一直安于自己是一个安静的好学生的现状,很多老师正是喜欢他这种内敛。他体格偏瘦,可是在散打、柔术、寝技各个考核科目还是拿下全优,因为他在同学休息的时候,不断去警校空荡荡的格斗馆反复练习,击打沙袋,抱摔模型。教官认定他是难得的近身格斗人才,不单是因为他技术娴熟,战术得当,更因为他很少认输,即使被人的大腿锁住喉咙无法呼吸应该马上击地认输的时刻,他也要多撑几秒,寻求哪怕一丝的反击机会,而事实证明,那珍贵的几秒正是这种机会经常光临的时段。可是这些赏识,基本上都是基于他在某一方面给他的老师带来了荣耀,或者在老师所期待的核心竞争领域成为翘楚,或者更简单地说,老师们之所以赏识他,是因为他是一个他们眼中的标准的好学生范本。其他的所有都是基于老师对于他的这个判断之上的。若没有这个,就像是他在高中末尾成绩短暂而彻底的滑坡的时候,刻苦,稳定,内敛,坚韧就会变成愚笨,刻板,木讷和毫无意义的顽抗。站在黄国城的国文课堂门前,李天吾清楚地看到了过往老师们的内心,他们没有喜爱过他,他们从来没有喜爱过他这个人本身,这是他们不会在乎的很多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