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6/11页)

满囤抱着一包东西匆匆赶来,他蹲下身,把包里的东西一样样拿出来,罐头,香烟,还有两瓶白酒。

钟跃民和张海洋默默地看着他开罐头。

满囤打开罐头,又打开酒瓶斟满三个杯子,他望着钟跃民和张海洋钟说:“还站着干吗?坐下吧。”

两个人默默地坐下。

满囤举起杯子郑重地说:“都端起来,干了。”

三人把酒一饮而尽。

满囤又重新斟满:“再干。”

三人连干三杯酒。

满囤突然变得很激动:“两位兄弟不是外人,别笑话哥哥……”他突然朝一个方向跪下,连连嗑了三个头便声泪俱下:“爹、娘,儿子给您二老嗑头啦,儿子没给爹娘丢脸,儿子在部队提干啦,咱们家有盼头啦,俺能养家了呀……”

满囤嚎啕大哭起来,多年的委屈和压抑在一霎间都释放出来。

钟跃民和张海洋被满囤哭愣了。

钟跃民抱着满囤的肩膀劝道:“以后就好了,排级工资五十二块,你能养家了,这是好事呀,你该高兴,弟兄们也为你高兴呀。”

满囤擦着眼泪哽咽道:“两位兄弟,照理说,和你们认兄弟,俺是高攀了,你们够意思,从没嫌弃俺,这几年你们连件新军装都没穿过,全寄给俺家了,俺一个穷小子,真拖累弟兄们了,俺代表全家给你们磕头啦……”

满囤又要跪,钟跃民和张海洋慌忙扶住他:“哥们儿,你这就没意思了,咱们不是哥们儿吗?”

满囤又抓起酒瓶子:“好吧,我什么也不说了,该怎么报答弟兄们,俺姓吴的心里有数,喝,这两瓶酒今天要喝完,谁也别装熊。”

钟跃民一口干掉杯中的酒大声道:“喝,为告别咱们的士兵生活,一醉方休,只要明天早晨能爬起来就行。”

张海洋牛皮哄哄地说:“起不来也没关系,叫人给教导队带个信儿,就说大爷喝多了,晚一天去,怎么啦?”

钟跃民笑道:“看把你牛的?不就是个小排长吗?”

钟山岳自从被解除隔离审查以后一直没有分配工作,已经在家赋闲好几年了,他在被审查期间,部里又提升了几个副部长,因此在职的副部长已经达到七八个了,实在没有位置可以安插。尽管钟山岳心急如焚,可是象他这类情况的干部实在太多了,组织部门也毫无办法。钟山岳和大多数在文革初期受到冲击的老干部一样,公开的说法都是自己还年轻,身体条件也不错,还想为党为人民多做几年工作。其实谁都明白,这些理由过于冠冕堂皇。

钟跃民这次探亲回家可没少听父亲发牢骚,老头子又添了个不良嗜好,每顿饭必喝酒,一喝酒话就多,话一多就骂人,每当酒至半酣时,钟山岳已把所有不满意的人和事挨个骂了个遍,钟跃民根本不能搭碴,一搭碴准把他也捎上。

父子俩有五六年没见了,钟跃民刚回来时,父亲很兴奋,先是给各地的老战友打电话,说我老钟的儿子在部队当了排长,然后便一刻不停地追着钟跃民问这问那,钟跃民到客厅,老头子追到客厅,钟跃民进了自己的卧室,老头子又追到卧室,弄得钟跃民都快烦了。他记得父亲以前可不是这样,那时父亲在他眼里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就连打起人来也颇具大丈夫气概,他决不象一般父母打孩子那样,不愠不火地往孩子屁股上拍几下,钟山岳可没这么温文尔雅,他总是出手如电,让钟跃民还来不及反映,一个清脆的耳光已经结结实实地扇在脸上,其力度足以让钟跃民原地转向360度,眼睛里一片金光灿烂。

钟跃民百思不解,眼前这个唠里唠叨的老头子是他父亲么?怎么人一老就变成了这样?辽沈战役时那个打仗和追女人都同样风风火火的年轻师长如今哪里去了?

当然,这都是钟跃民刚回家时的情景,他和父亲相处没几天,就发现父亲其实没多大变化,只不过是没事干闲的,他心里装满了无名火,你千万别招他,一旦招他发了火,顿时就露出了狰狞面目。

钟跃民想起了儿时的理想,为了不挨爸爸的揍就得自己当爸爸,这种想法太缺乏周密性,忽略了最根本的一条:即使你当了爸爸也不能保证你自己的爸爸不揍你,这是一条铁的规律,任你有多大本事也甭想翻过来。

钟山岳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钟跃民正在给父亲按摩肩膀,他讨好地问:“爸,您这算是官复原职了吧?”

“恢复了原级别待遇,就是没事干,中组部可能是把我忘了。”

钟跃民说:“您还是好好休养一阵吧,爸,我妈去世后,您为什么不再找个老伴儿?”

“有合适的么?你小子给我介绍一个?”

“真抱歉,没有。”

“那你小子废什么话?过问起老子的私生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