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活着就是最好的答案(1)(第3/4页)

  我问郑直,你家老头儿那么牛啊!高级知识分子,怎么就看中你家老太太了?

  郑直一撇嘴说这不是还没介绍到我奶奶的事儿嘛。

  郑直他奶奶是地地道道老北京,解放前一直上到高中女子学堂,在那个时候已经算得上是高学历的才女了。毕业后国家分配就到北京市的棉纺厂做厂务上的负责人。郑直的爷爷回国后,因为专业对口也分到了棉纺厂,这一来二去俩人就认识并且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后来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两人又千里迢迢南下,就此扎根,再没能调回北京。

  郑直咂吧一下嘴说,其实他也没想明白老头儿老太太是怎么好上的。

  老头儿喜欢西洋乐,喜欢肖邦,喜欢巴赫,喜欢研究数理化,喜欢动手做木匠活儿手工活儿。

  老太太喜欢京剧,喜欢弹古筝,喜欢拉二胡,喜欢研究中国古典美术,喜欢打太极拳。

  我笑着说,你家老头儿老太太这样就是理科男配文科女了啊!

  郑直也笑着对我说那可不是,你再瞅瞅照片,我爷爷一米八,我奶奶才一米五八,这还能配一个最萌身高差了。

  我仔细瞅了瞅,还真是!照片上俩人明显差着个头儿呢。我问郑直,你爷爷奶奶生活经历相差这么远,爱好也差这么远,就不吵架么?

  郑直一听,更乐了,他对我说,怎么不吵?简直就是从结婚那天开始吵到我爷爷去世。

  老太太特别看不惯老头儿那股拿腔拿调的外国劲儿。那时候老头儿在外面工作,有时候还要负责和前苏联专家交流,所以就常穿西装衬衣打领带,结果老头儿回家了只愿意脱西装,衬衣领带还照打不误。老太太就数落他,老头儿还不愿意,说自己几十年都这样。老太太就拿话刺儿他:哎哟喂,您这还真是,打个领带就冒充苏联老大哥,穿上西装还不得瑟成列宁同志了?

  我拍着郑直肩膀说,你家老太太这太逗了,老头儿啥反应?

  郑直回我:“据我奶奶说,老头儿脸都红了,但是憋半天也说不出反驳的。老头儿实在不善言辞。就这我奶奶还得理不饶人呢。那时候不是流行《智取威虎山》么,老太太就套用里面的台词挤对我爷爷。”

  “哟,脸怎么红了?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冻涂的蜡!”

  “老头儿老太太这文科女理科男其实思维拧巴着呢!有一回我奶奶和我讲的,那时候家里没什么钱,蜂窝煤都少,所以就劈柴烧着做饭。我奶奶就让老头儿拿着木柴出去劈,结果老头儿把自己工具箱带去了。斧子锤子矬子螺丝刀扳手直尺圆规……然后对着木头挨个比划,以木头中间那条线开始,用铅笔画上虚线,之后拿锯子锯开小口,再用斧子劈。”

  “我奶奶在屋里纳闷儿,劈柴而已,怎么这么半天还没进来啊!结果她出去一看,可算是又乐又气,老头儿半天就劈了两个。我奶奶上去就喊:大哥哎!这是让你劈柴,不是让你拿柴做木工活儿,您这劈法儿得到什么时候啊!饭还吃不吃啦?然后我奶奶三下两下就搞定了,留我爷爷一人儿站外面默默收拾他的工具箱。”

  “还有一次,也是我奶奶和我说的,那已经是90年代了,老头儿一个人出去骑车转悠,碰上仙人跳了。那骗局是什么呢?就是俩人摆摊,一个人假装卖古董,另一个假装买,然后买的那人就拦住我爷爷说,他呀是个专家看中古董了,可惜钱不够,想捡漏,如果老头儿能给他攒个五千块钱,到时候古董卖了对半分钱。”

  “老头儿一听,哎哟,还有这好事儿?急匆匆就骑车往家里赶,那时候老头儿也六十多了,累得满身大汗,回来就把这事儿和我奶奶一说,就要拿钱。我奶奶那是什么人?这点儿小江湖也在老太太这大风大浪前显摆?”

  “老太太不动声色,就说要和老头一起去,坐老头儿后车架子上,俩人一溜烟儿到了。那俩骗子还等着呢。老太太下了车,上去就啪啪两嘴巴,说小子,也不瞧瞧我是什么人就想骗我们家里的钱?你瞧你那号称的唐三彩,釉色对吗?是同时红绿白三色吗?胎质对吗?是胎质白中泛着浅红或者浅黄吗?你拿手敲敲,有响动么?你拿手颠颠,沉吗?”

  “拿一个今年刚烧的家伙也来蒙我的眼?你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