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活里没有主角(7)(第3/4页)

  “生了!是一小子!”

  嘿,我听他们讲这段的时候,心里憋不住笑,北院家属区距离医院的直线距离有五公里,这田蛤蟆肺活量得有多大才能把他爷爷都给惊着。

  但总之,是了解了他这嗓门,从小就大!

  据同时代的人反映,其实田蛤蟆从小挺苦恼他自己这大嗓门的,就拿上课来说,其他孩子交头接耳没问题,反正压低声音,确实老师也不怎么管。

  可他不一样啊!

  “有吃的么?”

  一声问出来,比老师讲课的声音还大。

  考试做题,不会了想偷偷问问,努力憋着嗓子。

  “第三题选什么?”

  全考场人扭头去瞧。

  他憋嗓子的声,已经相当于其他人铆足了劲儿嚎一气儿了。

  学校有声乐老师听说了他的事儿,找来让唱唱歌,说是培养个男中音男高音什么的。

  没曾想,听完以后,老师捂着耳朵,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这孩子嗓门儿确实大,说话跟自带扩音器一样,可要培养音乐家,还是算了,音质不行,劈叉了。

  许是声音太大,掩盖了声音特质,和大智若愚一个道理。

  这话听着,也不知是贬还是夸。

  最后,老师还加了一句,这孩子一说话,就是满池子蛤蟆都比不过他。

  说者无心,听者却都记住了。

  一个诨号,田蛤蟆,从小就加在了他身上。

  对于有特点的人来说,他的特质或许会吸引人们,比如激情,天分,努力,勇敢等等,可要是这份特质只是怪异的表现,那么人们只会远离,带着看怪物的心情去瞧,比如嗓门儿大。

  田蛤蟆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带着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

  没有人愿意和他玩儿,因为他嗓门儿大。

  从小被叫那样的外号,要搁我身上,我也难受。

  没有朋友,自然孤僻,容易自暴自弃。

  胡天胡地,不想上学,不是不想学,是因为不想被嘲笑。

  田蛤蟆应该也努力过,他当过公交的报站员,做过电影院的报幕,甚至哭丧,他努力把自己的特长从坏处变成好处,他努力找和声音有关的工作。可是事实并不如意,因为哪怕是下乡给人家哭丧,也得声情并茂,不光是图嗓门儿大。

  到最后,可能人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操场集合,一群学生乌泱乌泱的时候,让他喊上一句:肃静!

  没了。

  田蛤蟆的剩余价值就这么多,人们所能想到的唯一正面影响就是这个。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直到田蛤蟆有一次在餐馆吃饭,和人吵起来,嚷得全饭店人都跑了。

  饭店经理捂着耳朵塞给他五百块钱,说您爱去哪儿去哪儿吧,求您别说了。

  上帝为他关了门,却又开了一扇窗。

  这比喻当然不恰当,可对于田蛤蟆来说,如同当头棒喝。

  大家都不爱听我说话,那就掏钱让我闭嘴吧。

  从此以后,田蛤蟆的道儿彻底走歪。

  去打麻将的茶馆坐坐,站人背后猛喊一声:胡了!

  吓得那位差点儿心脏病发作。

  偷偷蹲牌窝门口,喊一嗓子,警察来了!

  腾地整个屋子都炸了,哭爹喊娘抱头鼠窜,二楼哗啦啦声音响,有人直接从窗户跳下来,“哎哟”一声摔倒在地,腿都断了,还闷着头跑。

  茶室老板苦着脸塞红包,爷,求您别喊。

  整个街道,一连数家,跟收保护费似的。

  某某饭店和邻居餐馆有矛盾,雇田蛤蟆骂上一通。

  对面也学会了,高价再请田蛤蟆骂回去!

  最后两边达成协议,绝不率先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田蛤蟆。

  但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田蛤蟆开始进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就像他给电台做业务,去店面前骂人一样,是个丑角儿。大家一想起田蛤蟆,就会说,嗨,那就是个靠骂人吃饭的,混蛋,地痞,流氓……这评价一直持续到田蛤蟆再也不能说话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