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 紧贴当代中国社会脉络(第3/3页)

法兰克福学派的领袖人物霍克海默曾经说过:“一部著作越伟大,就越植根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法兰克福学派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几十年盛而不衰,就在于它能紧随“具体的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始终能够提出“这个”社会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保持锐利的锋芒。而当下某些中国学者的病症,恰恰在于游离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之外,所以他们的手中之剑看似锋利,实际却是“塑料的”;锋芒所向,恰与乃师相反。充其量只是一种“理论透支”,以“透支”来购买一时的“理论快感”,最终要加倍偿还,甚至会破产的。

总之,中国某些学者面对的其实并不是中国的主要问题,而是另一社会的问题。这说明,尽管一些理论本身非常有价值、有意义,但并不能不假思索地“食洋不化”,只有在“引进者”对自身的语境有深刻了解,能把这些理论作一番认真的思考和真正消化后,使之与具体环境有机相契,才会成为真正的“解剖刀”。否则,这只是一种避重就轻的高深、时髦的显示;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