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第3/15页)

但是汪东兴坚守阵地。6月15日下午,他在中央直属新闻单位的会议上直接点了“特约评论员”的名,并且几次点名批评胡耀邦。他严厉指责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负责人胡绩伟和曾涛,要他们二人接受教训,下不为例。

令汪东兴狂怒不已的是,就在他发出警告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邢贵思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月24日,《解放军报》又发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篇文章是胡耀邦组织撰写的,得到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大将的坚决支持。30日,《理论动态》和《人民日报》同时发表《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这些文章都是反击“凡是派”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胡乔木在论战初期采取抹稀泥态度,实际偏向“两个凡是”。他在社科院大会上讲话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指真理标准讨论)是一致的,谁说中央内部有不同意见,就是造谣,就是分裂中央。

6月20日,胡乔木去了胡耀邦家里。他对胡耀邦说,争论是党校挑起来的,我不同意再争论下去,要立即停止争论,再这样争论下去,势必要造成党的分裂。 胡耀邦不同意胡乔木的意见。

到了7月,汪东兴仍然寸步不让。他在山东视察时说,“文化大革命”成绩是主要的,是毛主席肯定的嘛。不要砍旗,不要丢刀子,还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华国锋则指示中宜部和《红旗》杂志,对真理标准讨论“不介入”、“不表态”。这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持保留态度。

7月21日,邓小平找张平化谈话,警告他不要对真理标准讨论设置禁区。

22日下午,邓小平找胡耀邦谈话,对他说:“你们的《理论动态》,班子很不错啊!你们的一些同志很读了一些书啊,不要搞散了,这是个好班子。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得好,根源就是‘两个凡是’。”5胡耀邦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时,全国大部分媒介相继发表文章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形势有如火上浇油,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全国展开。理论界、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的知识分子由于在“文革”中遭受惨重打击,纷纷冲上前线,批判“两个凡是”。

但是,到了10月,上层的形势仍呈胶着状态。3日,中央办公厅一位副主任在信访工作会议上讲话说:“现在有人要翻天安门事件的案,这不是又在压中央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有些话有些问题……有的人用主席的话批主席……有的不仅针对毛主席,也是针对华主席。”6

最终,在11月11日到12月5日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解决了“两个凡是”问题。华国锋为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议题很有价值,但当时“文革”遗留问题堆积如山,压在人们心头,不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很难转移。

会议开始,陈云、谭震林、聂荣臻、萧克、康克清、宋任穷、萧华、胡耀邦、杨得志、陈丕显、万里等元老纷纷开炮,要求首先解决“文革”中的一些重大冤案和天安门事件问题,得到与会者强烈反响和积极呼应。陈再道、李昌、于光远、王惠德、杨西光等人发言高度评价了天安门事件。

11月14日,华国锋批准《北京日报》刊登报道,说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两个凡是”的防线被攻破。

25日,华国锋在会上讲话,宣布撤销“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中央文件,为“二月逆流”平反,为薄一波等61个“叛徒”平反,为陶铸、杨尚昆平反,将彭德怀的骨灰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对康生、谢富治进行揭发批判,撤销中央专案组,把全部案件移交中组部。一些地方性重大案件,由地方实事求是妥善处理。

“两个凡是”的防线基本崩溃。

自26日起,会议转而就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展开激烈争辩。

习仲勋、马文瑞、任仲夷、李德生等人在发言中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江一真、于光远、杨西光等人在发言中点名批评汪东兴坚持“两个凡是”、压制真理标准讨论的错误。众多发言者批评了李鑫、昊冷西、熊复等人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乱扣帽子的做法。

邓小平、胡耀邦、习仲勋、徐向前、万里、邓颖超、赵紫阳、胡绩伟等人在发言中说,真理标准讨论不是一般的理论问题,而是一场政治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