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村

第一次听到“河南村”的名字,以为是因河南人在那一个村庄聚集太多而有的绰号。觉得肯定里面很有内容,因为在北京郊区,有很多这样的聚集点。就像内蒙古的老赵说的“扯秧子”,一个村庄、一个乡或一个县的人,来到北京,在郊区某个村庄或某个荒废的地方住下来。然后“扯秧子”,扯出那一地方的一群群老乡、亲戚,沿着最初老乡的居住地,往外扩散,租房子,或私搭私建,形成一个全新的、不被命名却人人知道的聚集地。粗糙、肮脏、简便、毫无章法,内部却亲疏有别,充满着错综复杂的亲密关系。

打听之后,才知道,“河南村”在很早以前就是这一名字。一条河,河南边的村庄叫河南村,河北的村庄叫河北村,与河南人的聚集没有关系。

不过,倒也名副其实,河南村确实居住着大量的河南人。在吴镇,就有直接发往北京河南村的大巴。在穰县和河南的许多地方,都有开往河南村的客车。

梁安陪我到河南村去,那里有钱家合伟、韩家立子、青焕等十几口梁庄人。我们到河南村的时候,正是早晨将近七点钟,河南村南门口人声鼎沸,正处于交易的尾声。

南门口既是进城上工的人坐车的地方,也是在周边干零活的人等活的地方。进城的人多在五点多钟就出门坐车,六点钟左右是干零活的人和小老板说活、交易、谈价的时间。“小老板”,是替需要人工的公司找人、谈价、拉人的人。小老板一般自己有车,和各类公司的老板或相关人员有联系,老板有活只须给他们打电话,交代清楚干什么活、要多少人、多少钱,剩下的就是小老板的事情。小老板一大早就在南门口等人,根据活的需要相互挑选。成交之后,小老板负责把人拉到工作地点,晚上再拉回来,工人工钱一天一给。梁安就是这样的小老板之一。这里面也有猫腻,干得时间长的小老板会两头吃。报给老板一个价,报给工人一个价,工人的工资由他负责发放,这样,他还可以吃个差价。

大、中、小型面包车横七竖八地停在路边、花坛上、饭店前。穿着朴素、苦着脸、木着脸,或几个人在一起高声闲聊、哈哈大笑的多是等零活的农民,而被围在中间、穿着整齐、头梳得整齐、拿着小包的则是小老板。说成之后,一群人呼呼啦啦跟着,上了车,就开走了。

八点钟左右,南门口冷清起来,人几乎走光了。无论年龄大小,一二十岁的小伙子,四五十岁的妇女,五六十的老头子,胖的瘦的,弱的强的,都找到了活,被一辆辆车拉走。

这个南门口就是一个小型的人力市场,这些人力大部分是来自河南村的外地打工者和在周边村庄居住的打工者。

进南门,路两边的建筑物是老式的各式平房或简易板房,这些房子被各种商店、小吃饭店所分割。约走一百五十米,一个丁字路口右转,再走约一百米,前面是一大片较为宽阔的空地,空地后面有一排房子。

梁安说:“这是大队部。原来人们在村里面大队部那一块儿等活,最多的时候有上千人在那儿等,村里的车根本过不去。出了几次事,上面就不让在那儿等了。有一次,一个拉活的小老板急着走,开车把人撞死了。还有为抢人、抢活打架的,啥事都有。南门口那儿也出过事儿,一个人没有挤上公共汽车,挂在门边上,结果被甩飞了,人也死了。人家河南村的居民不愿意了,说外地打工的把人家村里的环境弄差了,这些打工的素质低,吵吵闹闹的,让人家没有安全感。

“后来,就开始对河南村的打工者进行整治。也不知道是保安队还是警察,赶在大队部等活的人,因为赶,又出事了。一个人怕被抓住,急着跑,撞到了公交车上,被撞死了。是个年轻人,咱们穰县老乡,来河南村住还不到一个月,老婆刚怀孕。他妈从老家来,开始闹,好像是最后连带河南村也赔了一些钱。惊动可大。最近说是又要整顿了,还要拆迁。”

河南村里面,新房和旧房混杂,崭新的、砖红的几层楼房和空间宽阔但房子低矮的大院子交错在村庄中,显示出急进和停滞的矛盾形态。

青焕和她的丈夫王福住在大队部旁边的一个院子里。青焕今年55岁,是梁庄韩家的姑娘,他们家在梁庄辈分很高,我们得叫她姑奶。2009年,青焕在河南村南门口被一辆同向而来的小轿车撞飞,之后住院,做开颅手术,打官司,要钱。这是一场漫长的官司。在这一过程中,青焕一家经常与我联系,托关系、找律师、找法官,包括如何上法庭、见被告。到最后,我几乎有些害怕接到他们的电话。

我从来没有来过他们在河南村的居住地。这样一个突然呈现出来的事实使我略微有些尴尬。王福姑爷迎了出来,他至多一米五多一点,黑红的、风吹雨打的一张脸,两只小眼睛倒是很亮,闪着狡黠的光。此时,他的脸涨红着,手相互搓着,不知道怎么招呼我们。青焕的侄儿合伟从后面跟了出来,对他姑夫的木讷很是瞧不上,把我的背包拿下来,放在沙发上,让我们坐下来,又张罗着找杯子、倒茶。五十多岁的王福姑爷一直张着两只手,小眼睛笑得眯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