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小者(代后记)

  我从小爱听评书,最喜欢《雍正剑侠图》,也叫《童林传》。这套书以剑侠客极多著称,什么三十三路名侠、四大名剑、四小名剑、云台四剑、乾坤八剑,不胜枚举。角色一多,难免就有龙套。按照一般说书的方法,龙套就是龙套,说完就得。但是剑侠图这书很特殊,按照北京的说法,每一个龙套几乎都要说一段倒笔书,讲讲他的身世来历。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并不比童林身上的故事差,很多甚至比主线更精彩。东北有一位张庆升先生,他使这活儿,另有一套方法:他不讲童林,而是讲张方。张方是书里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角色,张先生以他作胆,愣是把《童林传》说成了《张方传》。

  这个例子说明,只要你愿意去挖掘,再小的角色身上也有故事可听、可讲。这就好比你看一个战争题材的电影,第一个镜头,一个小兵出来,乒!一枪,死了。这时候,镜头可以跨过他的尸体,讲一个波澜壮阔的战争故事;也可以推向他的瞳孔,回到他活着的时候、他年轻的时候、他小的时候,讲他一生的故事。我每次看到电影里有小角色死去,就会不可抑制地这样想。

  所以,我花了点儿时间,把我生活过的地方都刮了一遍地皮,再挖地三尺,挖出一些蝼蚁般的小人物来。讲完他们的故事,还不过瘾,就去搜刮朋友们的故事、朋友的朋友的故事。这种故事讲完还是不过瘾,就去咖啡馆、酒吧、包子铺、地铁、机场、商店,一切有人逗留、有人说话的地方,偷听别人讲他们的故事。我去这些地方找故事,手到擒来,从来都是贼不走空。这些故事屡屡让我惊个张口结舌:世上竟有这么多高人,就坐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故事里的人虽不能飞檐走壁、口吐内丹,但他们用自己的天赋、努力和简单或粗暴或愚不可及的办法解决着世上种种不平事。听《雍正剑侠图》的时候我常常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差不多是个人就是剑侠客!现在我懂了,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身边充满了活的剑侠客,只是剑侠客不会在腰里别把大刀,写上“我乃剑客”“我乃侠客”。他们活着,遇到麻烦,解决问题,管闲事,抱不平,发财,流浪,打架,自杀。能管别人的事时,他们就管。管不了时,他们就管好自己的事。此乃侠之小者。

  我常常在家门口的一家小酒馆里写作。客人一多我就写不下去,这种时候我就支棱着耳朵听故事,或看表演。听得多了,看得久了,会有一种自己正身处屏幕外的错觉。屏幕里正上演一个细腻的长镜头,演员的台词功底深得吓人,剧本更是神乎其神,每一句台词都无比巧妙而自然。倘若一直看下去,配角就成了主角,长镜头就成了片子。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导演剪辑版,每一个配角都能独立成片,只是被剪掉了很多而已。

  写这本书的时候,参考了很多读者对我上一本书的评价。主要是差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还没看完,书就掉到床后头了,勉强给1星吧。”有些确实比较难,比方说:“这本书看完之后,既没有触动我的灵魂,也没有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失其原文,大意如此。经过反思,我觉得我对触动他人灵魂这件事有点儿力不从心,而对于引发别人对其人生的思考,我倒能尽一些绵薄之力:读者读完这些小人物的小故事之后,多半会认识到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在某方面天赋异禀、高人一筹。因为我已经说过多次:我说的这都真事儿。说得多了,连我自己都信了。

  2003年12月3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