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致谢 你是有多不红啊(第2/3页)

同哥没说啥,就一个字:好。

后来同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推荐了一篇我的文章,被转发了一万多次,让我一夜涨了几千粉,让许多杂志编辑看到了我,也得到了许许多多来自陌生人的赞赏和鼓励。

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同哥来到我的微博,给许多留言鼓励我的人认真道谢,我就在屏幕这一头,静静地看着他一句又一句的:“谢谢你看了。”

“谢谢你鼓励他。”

那种感觉,我这种辞典很浅的人来说是表达不出来的。纵使我表面再浪荡不羁,我那一瞬间眼睛还是红了。我在想,这个人是有多不红,才可以这样地放下身段,只为鼓励一个热爱写作的年轻人。

没过多久,同哥让出版社的编辑给我打了电话,编辑姐姐说:“同同向我推荐了你。”后来同哥的图书经纪人也打电话给我,依然是:“同同向我推荐了你。”

那之后的日子里,我对写作充满空前的热情,觉得自己都被出版社知道了,那未来一定充满希望了吧。所以,到现在我再回过头去看

2013年写的东西,发现字里行间透出的全是满满的热情和热爱。

我本来是很认真地打算放弃写作的,因为那时候我面临着来自学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我一直在挂科,家里人也都不理解不支持,他们常常会问我:你靠这个能得到什么吗?能养活自己吗?

我回答不了。

2

我和同哥真正面对面的接触,是在大三。那年同哥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招聘贴,是一份答卷,回答五个问题,没有固定模式。我开了个微博小号,去回答了,最终那份答卷又被同哥看上,但因为我就读的是个普通的本科大学,达不到光线传媒只招收

211和

985的规定,被

HR拒绝了。

我说:同哥,让我试试吧。

同哥依然是一个字:好。

然后我就去了北京实习,同哥把我安排在了他座位旁边。三个月回来,对未来充满了清晰的规划。

《阿甘正传》里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就是这样的。

写到这里,天都已经微亮了。同哥应该睡了,我猜他一般都是两点左右睡觉,因为时常深夜的朋友圈,我这里的话,都是只剩下我和他。

我是个时常半夜里会感伤的人,很多次感伤,同哥都会给我留言。有时候我觉得他和我很像,看似表面什么都不会说,但内心总有千言万语,在别人最需要的时间,他会出来告诉你:我在。

我时常回想起当初那个八十多万粉丝的人,那时几乎没人知道他之前有写过什么书,他只是默默地写了十年,直到《谁的青春不迷茫》,再到现在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他已经是个千万粉丝的作者,两本书都是神话般地畅销。

每次看他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我都会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不是因为我要抱大腿,而是因为觉得他配得上,并且值得一切更好的。

有时我也会奇怪,他为何肯一直帮助我,从推荐我,到让我去实习,再到后来让我疯狂涨粉的文章登录“one”,都是因为他的帮助。

我没有答案。

3

最后说一个故事,相信看过《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的人都知道。

在同哥上大学时,有个叫李旭林的人,是同哥的大学同学。那时的同哥和大学时的我很像,热爱写作,期待被赏识,而李旭林当时就已经展露才华,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一直鼓励着同哥写作,这份鼓励一直保留到今天。

默默坚持了十年之后,同哥终于开始崭露头角,终于成为了像当年“李旭林”那样的人,然后帮助了一个年轻人,叫李泽林,笔名叫里则林。

我想这个故事就是答案。

孤独的人,总会相逢,然后像一束光,拥抱另一束光,照亮彼此。

我时常想起当年那个八十多万粉丝的同哥,和现在相比,没啥区别。

前段时间,在北京,我们一起和同哥庆祝他发布会的成功和新书大卖。在包间里,晚到的同哥看着一脸疲惫的我们问:“这里的局已经垮成这样了啊?”

我点点头。

接着,同哥让大家千万别拍照和录视频,然后点起许多low歌,并且自带伴舞,又唱又跳,让全场瞬间嗨了起来。当时我又忍不住心想,这人是有多不红啊,才那么没偶像包袱,那么努力地逗大家开心起来。

人红了以后,一定有非议的,但那些是真的可能不懂这个红到发紫却依然很“low”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