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羁少年成长史

这篇本来不该是我来写的,是我死皮赖脸讨来的。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固执地认为我与这个少年的相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细细一数,我应该是与他相识在那个十四五岁的花季,那个满脑子洪兴男人和日本姑娘的年纪。那时,初中的他刚刚经历了一系列风云变幻的人生转折——从某名校转到我校,又在我校因与“老狗”一干人呼风唤雨进行社团活动等各种原因被留级到了我们年级。

再然后,经历、地位、气质以及长相都绝对领跑全年级的他迅速集结起了整个年级所有志在江湖的热血青年,每天与我们可爱的人民教师进行各种游击对抗。

每天早晨,我们会集合在楼梯口,点头哈腰地对他鞠躬,然后对他说:“则哥好。”他会一脸浩然正气地示意我们围成一圈,然后信步上前,坐到最高的一级楼梯上,用猫头鹰一般的小眼神俯瞰我们几秒钟后,大手一挥,我们顺梯而坐,开始愉快地商量今天的“战略战术”。

这样的仪式一直持续到有一天,他严肃地告诉我们:“还是叫叔吧,你看香港电影里,真正的老大都叫‘叔’。”于是我们只有悻悻地跟着叫:“则叔好。”

用现在的话说,则叔那个时候与现在截然不同,全身都是一种华丽丽的偶像即视感。能冲锋,懂管理,讲义气,负责任,这对于十四五岁的少年们而言,根本就是男神的存在。这样的细节存在于方方面面,比如我们一群人常躲在操场背后的角落,偷偷抽着廉价的香烟。而每每烟卷燃烧过半的时候。会被则叔站出来挨个打掉,在地上踩熄,劝诫我们:“年轻人别抽那么多烟,后半截全是尼古丁。”然后每次在网吧、游戏厅消耗掉最后一分钱后,再组织我们来到操场背后寻找当时丢掉的种子,一边吐着烟圈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有的时候,要想着没有的时候。”

这句话,让当时一无所有的我们无不感同身受,而这些零碎且疯狂的记忆们,似乎也成了这一群小破孩莽撞的青春里大部分的注脚。

初中毕业,绝大多数热血青年因为没能考上高中,义不容辞地投身社会各行各业曲线救国去了。少年里则林则带着一肚子乱码地被家人发配到了海南岛。从此相隔一片海,联系甚微,仅靠网上一些只言片语问个音讯。

再次见到他距离上次分别已又是六年。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除了身高、发型没有走丢,迷离的小眼神依旧迷离之外,曾经的少年已经不复当年的模样,气质倒了一百七十多度。

我们开着他家的车,在这个说粤语的城市飞驰,聊的话题也从当年路过的姑娘变成了一个个少年的梦想。相比不争气的我而言,这时候他的变化已可谓脱胎换骨,网络写手,专栏作家,签约作者,网络电台发起人,光线传媒实习生。这一堆光环虽然不能给他带来太多实际的物质回报,却坚实地记录了这几年他一个人追逐梦想的过程。

他因为身体原因几乎不怎么能喝酒,因为谈恋爱的原因也几乎不怎么明目张胆地吸烟了。一个人高中在海南和后来大学在广州那几年,让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让他养成了用文字来表达情感的习惯。他不再热衷于出入酒肉场所,而是喜欢提起姿态去咖啡馆要一杯咖啡,然后把一些随心想到的东西用心地再思考一下。

有时候我常常会想,是什么让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孩子王蜕变成了如今的模样?或许是他父母前几年对他“放养”式教育所造就的吧。

直到有一次我与他的妈妈聊天,无意中提及他曾经发过的一篇关于父母的文字,字里行间流露着满满的真情,让人忍不住动容。可他妈妈却一脸迷茫地看着我,说:“他从来不告诉我们他写东西,也不给我们看。”——他爸妈似乎并不是一眼看上去就特别有文化气息的人,却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独特的粤商精神给了他现在这样衣食无忧的生活。

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愣住了。之后他姐姐也跟我说,有一次她悄悄给爸妈看了少年写的东西,他妈妈很高兴,到处给朋友和亲戚传阅,少年知道后十分生气,认为是故意显摆。与家人大吵了一架摔门而去,像极了一个极度倔强却又羞涩于表达情感的小孩。

突然我好像懂了什么,也许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样。

那些我们看到的他的转变,根本不是外界影响了他,而是他在努力地去想要影响外界。他可能是个非常坚强也非常脆弱的人,他可能也是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才会在那些孤独的黄昏午后,努力地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