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即真凶(第2/7页)

好友也许惨遭杀害的噩耗刚传到老查理的耳中,他就因过度悲伤而无法自制,后续的搜索事宜也就无心去想。所以,夏特沃斯的朋友被他费了很大一番工夫才劝退,他劝大家姑且忍耐,他觉得,应该再等上一段时间,比如等个一两个月,也许在此期间,夏特沃斯就突然回来了,然后把自己为何先打发马回家的事好好跟大家解释一番。我想大家肯定很熟悉老查理的建议和心态,即一个人在处于极度的悲痛中时,心智思考就会很迟钝,心理就会很脆弱,完全失去了主意,不肯面对现实,什么都不想去做也不敢去做,只能是意志消沉地在床铺上躺着,以使自己巨大的伤痛得到缓解。

差不多每个人都觉得老查理给出了一个很实在的建议,并且对他的周密思考很是佩服,所以这位正派老绅士的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先等待一段时间,也许事情会有什么变化。我觉得,要不是夏特沃斯的侄子在当时极力反对,老查理的建议应该会没有人反驳。夏特沃斯的侄子,即班尼费特先生,这个沉迷于酒色、游手好闲的年轻流氓,始终都在怀疑这件事和老查理的建议,感觉有些地方不对劲。班尼费特坚持一定要马上搜索“被谋害的被害者尸体”(他当时用的就是这些字眼),而不想就这么等着,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可敬的“老查理·郝仁”发话了,他让班尼费特在用词上加以注意,这种不吉利的说法他不想再听到。众人马上就从老查理的话中听出了些东西,有些反应较快的人就质疑道:“班尼费特对他那富有的叔叔失踪的事情怎么如此清楚,他怎么就断定自己的叔叔已经被谋害了呢?”

此后,这件事被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一些意见不同的小争执也在众人之中发生,其中就数老查理和班尼费特争论得最凶。可是,这一老一少发生不合也并非是第一次了,早在三四个月前的一次打架中,他们就已经互为仇雠了。始终在夏特沃斯家住着的班尼费特,“声称”自己对老查理在他叔叔家中的放肆行为很是看不惯,便动手把老查理教训了一顿。而吃了一顿饱拳的老查理不仅没有反击,还表现出一派宽容温和的姿态。他强撑着从地上爬起,将身上的衣服整了整,貌似自言自语地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是,我们大家都可以理解,无论谁在生气的状态下,大概都说过这种情绪性的话吧?这种泄愤性质的话很正常也很自然,不值得大惊小怪,没过多久,气消了之后,也就会忘了当初的这些气话的。

可是,无论当时老查理和班尼费特是为了什么而争吵打斗,也都无关于现在夏特沃斯失踪这件事。现在,大家的态度都已经很明确了,他们决定听从班尼费特的建议,马上到附近各处对失踪的夏特沃斯展开搜寻。在大家做出了进行搜索的决定后,很自然地商量起了搜索计划,大家觉得所有的人都应该分散开来,即大家要分成几支队伍,分出好几条路线,地毯式地全面搜索附近区域。可是对于这种兵分多路的搜索方式,老查理表示反对;他当时是怎样巧妙而有见地地说服众人的(当然不包括班尼费特),我已经记不得了,事实上这种搜索方法很不明智。老查理说的是,既然进行搜索,就要所有人不分你我、同心协力,组成一支唯一的也最有力量的搜索队伍,大家一起仔细认真地全面搜查,他还自告奋勇担任领路人的角色。

说起领路人这事,老查理是担任领路先锋的最适合人选,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因为众人都晓得,老查理有过人的眼力,什么细微的东西都逃不过他的法眼,有人说他有双山猫一样的眼睛。可是,在老查理的带领下,各条无名小路、各个偏僻的地方和洞穴大家都走了个遍,并且毫不停歇地整整找了近一个礼拜,依旧没有发现夏特沃斯的踪迹。

然而,诸位要注意,我所谓的“踪迹”诸位可不要仅从字面上理解,因为从某个角度而言,跟夏特沃斯失踪事件有关的某些“马迹”还确实被众人发现了。大家顺着这个可怜的老绅士的马的蹄迹(它的蹄迹非常特殊,很好辨认),一直找到了本市东边约三英里处、通向某城的主干道上,并在这儿找到了某个关键地点。马蹄痕迹就此转向,从主干道离开,转到了一条小路上。

看来,夏特沃斯本来准备从林地穿过,再回到主干道上,这种走法确实能比一直走主干道省去大约半英里的路,算是条捷径。大家就顺着小路上的马迹往下追踪,最后却走到了在小路右边的一处发臭池塘,池塘被刺藤灌木遮掩着,而一切痕迹到了池塘对面就全部没有了。从现场的痕迹来看,这个地方大概曾有过一些争斗,好像有个较之一般人更巨大的身躯,从小路上被拖到了池塘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