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智擒日谍(第6/8页)

“很好,这下我们就如虎添翼了。”戴局长想了想道:“不过,先不急,等会儿顾问就来,要统筹行动。鲁处长,那个‘特一号线’还在定时发报吗?”

鲁处长点头道:“是的,很准时。每天3次,早上6点,中午12点,晚上6点。”

此时,德莱恩匆匆而入,后面跟着杨锦帆、郑艳芳和林闻涛。戴局长热情地伸出手来:“哎呀,我的顾问先生,我们都在等你呢。”

林闻涛把天线摆在桌上,人们都惊奇地望着这架神奇古怪的机器,小声议论着。德莱恩兴奋莫名,脸泛红光道:“局长先生,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日本间谍的密电码,我破译出来了,当然这里面也有杨锦帆和郑艳芳的功劳啊。”

戴局长惊讶地张大了嘴,“好好好,快说说。”

德莱恩兴奋莫名地说:“一开始我也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这个间谍总是固定时间发报?后来,我发现有一个固定词组反复出现,而且只要这个词一出现,就会有日本飞机来轰炸,这里面一定有联系。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家伙是在给日军飞机做导航的。直觉告诉我,一切都和天气有关。我就把密电码与实际天气作比较分析,云幕高度、能见度、气温、风速和类似的数据。就在前天,杨锦帆先破译了10个数字,郑艳芳破译出了10个日语格助词,我破出几个关键字,我昨天晚上一个通宵把50音图和英文字母对照表搞出来了,这下就完全推算出了他的编码方式,接着就顺理成章,全部破译了。”

在座的人全体起立,向德莱恩鼓掌致敬。德莱恩把一张报文纸交给戴局长,戴局长照纸上念道:“9月13日,天气晴朗,风力二级,无云,能见度良好,可以行动。”戴局长上前紧握着德莱恩的手道:“你太伟大了,顾问先生,我要为你向委员长请功。”

德莱恩摆摆手,“别,要说功劳,先要记他们一笔。如果没有杨锦帆和郑艳芳,说不定还要耽搁很久。”

戴局长得意地说:“我的学生嘛,都是好样的,先给你们每个人记大功一次。”

“这个林闻涛更是个人才,他硬是在3天之内,把侦测仪研制出来了。”

戴局长望着桌上的天线状设备,问道:“这个东西怎么用?”林闻涛解释道:“这是无线侦测仪,也叫方向定位仪,主要是用来侦听和确定间谍发报机的准确位置的。”

“你们测试过了吗?”

技术员起立回答:“报告局长,我们技术室已经测试和鉴定过了,非常好用,完全合格。”

“很好,给林闻涛也记大功一次。”

德莱恩问:“听说从美国进口的定位仪已经到重庆了?”

“是的,不过只有3台,其他的因为美国在向多国提供军火装备,一时订不到货,下批货8台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到位呢。”

德莱恩欣慰地说:“没关系,有3台专业设备,再加上土制的3台,就是6台了,足够了。我们可以这样来行动。”他起身走到地图前面,指着重庆市道:“这里是江北,摆3台专业侦听器,这儿,这儿,这儿,逐步向中心靠拢;这里是江南,摆3台土制侦听器,从这个方向向里靠拢,作业地点可以放在这儿、这儿和这儿。两面合围,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锁定目标准确方位。”几个专业人士点点头,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戴局长回身道:“鲁处长,你带3台设备,负责江北的侦听和监测定位。顾问先生,你要辛苦一下了,你带上学员和3台设备在江南行动,两方面分进合击,打它一个歼灭战。”

“我们早一天抓到这个间谍,就会少死几百个,甚至上千个老百姓啊。”

“事不宜迟,火速行动。”戴局长严肃地下令。

几个军官立正:“是!”

江北一条森林小路上,一辆美式吉普车缓缓驶来,车顶上的天线缓缓旋转着。车里,几个监听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操作着仪器和设备,传出“滴滴答答”的电码声。

鲁处长轻声问道:“17千周的频道上有什么动静吗?”侦听员答道:“现在刚好12点,那个信号又出现了,但是声音太弱了,好像离得很远。”鲁处长沉吟半晌,对司机道:“开到前面那条路上去。”司机扭了一下方向盘,加速行驶。

江南山坡上,几个学员正把装简易天线架好,林闻涛头戴耳机,仔细地监听着。林闻涛对一个学员道:“你再动动天线,再来点,对,好,就是这个方向。”耳机里的电码声突然变大了,声音清晰可闻,林闻涛兴奋莫名,连忙用手紧捂耳机。

德莱恩弯着腰悄悄来到他身后,小声问道:“找到方位了吗?”林闻涛摘下耳机,指着前方说:“老师,就是这个方向,你听。”德莱恩戴上耳机,听了一下,点点头道:“方向没错,但目标点还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