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再入军校(第6/9页)

这个组织并未列在民国政府机构的名单上,然而它却是民国最强大、最重要的组织之一。戴局长作为军统局副局长,却手握实权,比其他军委会成员具有更大的权威。实际上这个局是中国的特务机构。戴局长是委员长当校长时的黄埔军校的军官之一,他通常被称为“将军”,但据说他并没有正式的军衔。除委员长以外,他比任何人都要有权力。他被认为是唯一一个能与委员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见面的人物。

戴局长作为中国最强大的秘密警察之一的头子,其所具有的个人影响力与他和委员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有人干脆说他是委员长的“佩剑”。而在中国百姓的眼中则是刽子手。事实上,戴局长可能享有的独立性来自于他本人所具有的特殊权力、威慑力,再加上他那些众所周知、无所不在的耳目与爪牙。委员长在打天下和坐天下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戴局长都是起了关键性作用的。

用人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既要是人才又要是奴才,两者缺一不可,而戴局长则堪可成为这种人物的典型。戴局长所领导的军统局,不同于国民党的任何一个政治派别,它以秘密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生存方式,特别是经过抗战,由于戴局长的才智和努力,使军统组织的神经延伸到了国民党的每一个角落,虽然这种无形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大到无边无际,小到无孔不入。他的局,人员已达十万之众,其私人武装有“忠义救国军”和“别动军”,因此他被人称为“中国秘密警察首脑”、“中国的希姆莱”、“老牌特务头子”。他不是行刑的刽子手,但是死在他手下的人却不计其数。不管对手如何精明,最终都难逃他一手布下的天罗地网。在他的心目中,死亡不过是玩转于股掌之中的游戏。阴、毒、狠、色,这是戴局长一生最浓缩的写照。

一个原本只是负责收集情报、负责领袖安全的特工人员,何以令人谈之色变?就因为他的手不仅仅限于军界,而是全方位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拥有治安权和秘密监狱,还拥有一个国家的水陆空交通检查权、海关缉私权,这就使全体公民无隐私而言,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下而人人自危。暗杀、秘密逮捕、酷刑严讯的厄运随时都有可能光顾每一个人。特务政治带来的恶劣影响可谓臭名昭著。

……

德莱恩合上那份简介,轿车到了“漱庐”,车子驶入院中停下,有两个便衣特工上来为他打开车门,德莱恩走下轿车。

迎面院墙门楣上有一块大匾,上面由彩色玻璃镶嵌成“漱庐”二字。这就是军统局总部所在地,位于重庆枣子岚垭。院子很大,如果加上相连的罗家湾19号至中二路的一片房屋,总共占地200多亩,总部周围,军警密布,一片壁垒森严。正中一座三层大楼,建筑风格简朴,以中式造型为主,略带些微西洋风格。

走上三楼就是戴局长的办公室。这是一间很大的办公室,室内装饰得金碧辉煌,华丽而又典雅。房顶上挂一盏水晶吊灯,地上铺着一张整块的波斯地毯,墙上并排高悬着孙中山的遗像和委员长的肖像,下面挂着12个大字:秉承校长意旨,体念领袖苦心。

戴局长正伏案办公,助理贾金南推门禀报:“报告局长,顾问先生到了。”

戴局长起身相迎,上前紧紧握住德莱恩的手,“尊敬的顾问先生,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

德莱恩非常有礼貌地一欠身:“我很高兴来到中国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工作。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为中国服务。”

戴局长指着沙发让座:“德莱恩先生,您的中文可比我的英文好得多呀。”

“哪里,我在大学里学过汉语和日语,这恰巧也是破译日文密码与中文密码所需要的嘛。”德莱恩笑着说。

“难怪呢。德莱恩先生,您在里斯本、加尔各答和越南海防的历险记我都听说了,宾馆枪战、悬崖逐车、高空惊魂、蛇口脱险,简直是一部惊险电影啊,不过,现在可以说那句话了:死亡之旅结束了。”

德莱恩耸耸肩笑笑说:“日本人给我来了个‘没下马,先敬酒’,也许大餐还在后面等着我呢。”

戴局长的脸色凝重起来,慎重提醒道:“所以说,顾问先生,您的安全才是最最重要的。您千万不要单独外出,也不要和任何外国人接触,要知道重庆是出了名的间谍之都,这里的每一位外国人都有间谍的嫌疑,所以您要处处小心提防。还有,顾问先生,您来以后,首要任务是迅速破译当下几个重要的密电码,我估计这些密电码都和那个‘大空袭’有关,张科长和您说过关于‘大空袭’的情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