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18页)

格伦·杰克逊是这群人中最不像雇佣兵的。他戴眼镜,性格温和,没有从军经历,却酷爱狩猎,而且枪法精准。他在德黑兰为贝尔直升机公司和EDS公司工作过,对那里十分熟悉。这个人太直爽忠实了,科伯恩想。很难想像他会卷入需要欺骗和暴力的越狱行动中。杰克逊还是浸礼会教徒——其他人则信奉天主教,除了波赫,他没有表明自己的信仰——浸礼会教徒喜欢传经布道,而不是斗殴。科伯恩不知道杰克逊将作何反应。

他对斯卡利也抱有同样的担心。斯卡利在军中表现优异——曾服役五年,退伍时已是上尉级突击队教官,但他没有战斗经验。他在商业方面强势而外向,是EDS公司最聪明、最有前途的年轻管理者。同科伯恩一样,斯卡利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但战争教会科伯恩有所保留,斯卡利却幼稚无知。如果最终不得不使用暴力,斯卡利会足够强硬吗,能掌控局势吗?

至于未到的两人,一个是最适合加入越狱行动的,另一个则可能是最不适合的。

吉姆·舒维巴赫对战斗的了解远远超过电脑。他从军十一年,在越战中隶属于第五特种部队,从事“公牛”西蒙斯擅长的那种突击队工作,即潜入敌人后方的秘密行动。他拿到的奖章比科伯恩的还多。因为他从军多年,所以尽管已年届三十五,却仍是公司的低层管理人员。他是以系统工程师培训生的身份前往德黑兰的,但他成熟可靠,科伯恩曾任命他做撤离行动的组长。舒维巴赫只有五英尺六英寸高,但同许多矮个子一样,他站立时身材笔直,昂首挺胸,而且斗志旺盛——这是班上最矮男生唯一的防卫手段。如果这是一场球赛,无论形势多么不利,他都会不服输,而是积极思考如何争取再多得一分。出于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他还主动要求在越南执行更多的任务。在战场上绝不能俘虏他这样的人——有得选的话,最好在抓住这浑蛋之前干掉他,否则就会麻烦缠身。

不过,舒维巴赫的好斗并不会立刻显露出来。他的相貌十分普通,走在街上都很难留意到他。他住在德黑兰的最南端,比其他人都远,那里只有他一个美国人。他经常穿着破烂的野战短外套和蓝牛仔裤,戴着针织帽,在街上溜达,却从未有人敢惹他。他可以轻松地混入人群之中,这种技能或许对越狱有用。

另一个未到的人是罗恩·戴维斯。他是名单中最年轻的,只有三十岁。作为贫穷的黑人保险推销员的儿子,他在白人统治的公司中上升的速度可谓飞快。极少有人像他一样,从基层做起,直到担任客户经理,都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佩罗尤其为戴维斯感到骄傲。“罗恩简直是坐上了火箭。”他说。罗恩在德黑兰工作了一年半,受基恩·泰勒领导,但不是做卫生部的项目,而是另一个更小的独立项目——对国王的银行,即奥姆兰银行进行电脑化改造。其间他深入学习了波斯语。戴维斯爱开玩笑,是个年轻版的理查德·普莱尔【14】,只是不像普莱尔那样爱说脏话。科伯恩认为他是名单上最直率的,他可以随意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私生活,但这也让他很容易受伤。从另一个方面看,也许诚实地向他人谈论自己是自信和内心强大的表现。

不管戴维斯是否意志坚强,至少身体上相当硬朗。他没有当过兵,但却是空手道黑带选手。在德黑兰,曾有三个人企图打劫他,他几秒之内就将他们打翻在地。同舒维巴赫的“隐身”能力一样,戴维斯的空手道可能会派上用场。

这六人都三十多岁,与科伯恩相仿。

他们都已婚。

他们都有孩子。

门开了,佩罗走进来。

他同大家握手。“你们好吗?”然后又说,“很高兴见到你们!”他接着问候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佩罗真是平易近人,科伯恩想。

“舒维巴赫和戴维斯还没到。”科伯恩告诉他。

“好。”佩罗说着坐下来,“那我过会儿再见他们。他们到了就带他们到我办公室来。”他顿了顿,“我会把对你们说的话也给他们说一遍。”

他又停下来,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皱着眉头,神情严峻地看着他们。“我们要完成一个项目,也许会有生命危险,我希望你们能志愿加入。现阶段我还不能告诉你们是什么事,但参与者都也许猜得到。你们可以用五到十分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回来,挨个同我谈。好好想想,如果你们选择不参加,无论缘由如何,都可以坦白告诉我,我不会把你们的选择透露给这个房间外的任何人。如果你们志愿加入,那我会把更多的情况告诉你们。现在你们可以出去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