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老刀的分析(第3/4页)

凌飞忽然想起了什么,他问:“可他为什么出卖杨如海同志呢?再说,如果是他叛变的话,那他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具体行动计划告诉敌人呢?如果在第一次营救的时候,敌人掌握了我们的具体行动方案,不是很容易对我们来一个包抄围剿吗?”

陆岱峰说:“这就是一个动机问题。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一个动机。我在对李克明产生怀疑以后,也反复思考,他的动机是什么?首先,他不曾被捕过,不可能是熬不住酷刑叛变。大多数叛徒都是由于受不住刑才叛变的,所以我们往往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这也正是我们在一开始怀疑赵梦君的原因。当然,李克明也利用了这一点,与敌人合作,故意往赵梦君身上栽赃。”

“如果说是为了金钱,也不对,平时李克明对钱看得并不是很重。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很自负,权力欲望很重。这一点,你们没有责任,而是我的责任。因为特委内部的一些事情你们不知道。自从李克明担任上海工人纠察队副指挥以来,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人,但是,我们党现在是处在一个地下的状态,部队都在苏区。在上海,军事处的主要工作是对苏区进行指导,其实这个指导往往也是空的。所以,军事处做得最多的工作是做敌人军队的策反工作。而在江南特委机关当中,最有实力的不是军事处,而恰恰是我们这支情报和保卫部队。我们担负着江南特委以及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所以,保卫处就成了特委机关中的一个最特殊的机关。”

“李克明很想把这支队伍抓在手中。可是,他要想当保卫处主任,就得先把我搬掉或者是请走。但是,他不敢出卖我,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出卖我必然会使保卫处乃至整个特委机关受到重大损失,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二是我的行踪他也很难掌握,出卖我他没有把握。三是一旦我被捕,他很有可能受到怀疑。所以,他拐了一个弯,出卖杨如海同志。因为,在江南特委的所有常委中,懂军事的就是杨如海同志和我,一旦杨如海同志被捕牺牲,特委必然会重新考虑军事处主任人选,而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我。如果我担任了军事处主任,就不可能再担任保卫处主任了。那么在特委所有委员中,抓特务工作最在行的就是他李克明了。所以,他的动机就是想借刀杀人,除掉杨如海同志。”

“也正因为如此,他开始的时候虽然向敌人透露消息,但是却并没有暴露自己。他与敌人约定指认行动对象时,很可能告诉敌人是他安排了一个普通队员。他很善于化装,那天他化了装,日后并不影响他继续从事地下工作。从这一点分析,开始他只是想借敌人之手除去挡住他升官之路的杨如海同志,并不想让我们遭受更大的损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敌人知道我们的营救计划,却没有借机将我们一网打尽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详细的行动计划,李克明不会告诉他们,他只是提醒他们我们已经掌握了押送时间,让敌人提前把杨如海同志押走,使我们的营救计划落空。”

钱如林问:“您是怎么确定敌人必然会从那条小路上押解杨如海同志去南京的呢?”

陆岱峰说:“当我确定了李克明就是内鬼的时候,我就想他一定会再次向敌人泄露我们的营救计划。于是我故意坚持行动队全体出动,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出杨如海同志。敌人从李克明那里得到这个消息,肯定会想借机除掉我们。他们一定会暗中藏着许多枪手。但是,杨如海同志是蒋介石亲自点名要审问的,敌人怕在混战中不小心打死他,所以必然会另走小路。我对从上海通往南京的几条路进行了反复比较和分析,最终才确定了那一条路。因为那条路虽然较近,但是路很难走,又有山路。按说,敌人最不可能选择那条路。可我知道许明槐是很狡猾的,他一定会走这条最危险的路。因为,看上去最危险的往往也会是最安全的。”

“我秘密地安排凌飞去解救杨如海同志,又安排如林去把一些人秘密地转移走。这些人是在工作中有可能与李克明联系过的人。或许李克明不知道他们的住址,但是李克明却见过他们。我不能确定李克明对他们了解多少。为了以防万一,只得将他们转移。此时李克明还不知道我已经断定他就是叛徒,所以,在劫囚车行动中,他还是全力掩护行动队撤退。”

说到这儿,陆岱峰叹了一口气,说:“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我的推断,我不可能有证据,所以,我不得不用计逼迫他走上绝路。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