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棋子(第6/10页)

刘协扳过曹节的肩膀,认真道:“节儿,让你跟我受苦,委屈你了。”

曹节笑着打了他一下手:“看陛下说的,我贵为皇后,怎么是委屈了我呢?”

刘协笑笑,却将曹节搂得更紧了。

对不起,或许日后,为了汉室中兴,我不得不将你们曹家,诛尽九族。

贾逸带着田川,站在世子府前厅中,在等。

已经等了一个时辰,田川早已闲不住,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到最后忍不住去摸铺在地上的那张虎皮。

贾逸却一直站着,甚至连姿势都没有变过。他知道,身份地位的悬殊,让他不得不等。他更知道,这或许是世子来观察他有没有耐性的一种试探。成大事者,有哪一个不沉稳的?

世子府中,看起来很是朴素。白墙,杨木家具,皂布卷帘,唯一能入眼的,就是挂在墙上的两幅长绢,上面书写的分别是贾谊的《过秦论》和班固的《两都赋》。

这两篇赋,贾逸自然是读过。但看绢色明暗不一,字体各有千秋,贾逸却禁不住有些犯嘀咕,莫非这两篇汉赋都是真迹?要知道,随便哪一款真迹,都可换得千亩良田。

贾逸不由得想起了临淄侯曹植,虽然没进过侯府,但也听人提起过。临淄侯府内,装饰得犹如人间仙境,就连房中锦帐,都是轻柔光滑的上好蜀锦。尤其是内室前的那一袭珠帘,更是用大小一致的上百颗南越珍珠串成。不过奢华归奢华,临淄侯府内却没有一幅字画,让人不免有些唏嘘。都说曹植文赋天下一绝,但家中却处处透着一股肆意浪荡的轻浮之气。据说有人问过他,他却笑着对那人说,自尧舜起,还没有一幅字画有资格挂在他府中。才高八斗,自然值得骄傲,但骄傲到这种份儿上,就未免显得狂狷了。

相比之下,还是曹丕更得人心,就算他是装的。这世道,真小人比伪君子更讨人厌烦。

终于响起了不疾不徐的脚步声,世子曹丕绕过屏风,走了出来。他看了看站在原地的贾逸和蹲在地上抚摸虎头的田川,笑道:“坐,坐,别拘谨。”

贾逸挪了一下,发现脚早已经麻了,他咬着牙往最近的长案走去,却发现田川已经抢先坐在了那里。贾逸暗地里叹口气,只好往下一个长案走去。

曹丕看着他僵硬的动作,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我忙着处理政务,竟然把两位忘了,你们等急了吧。”

田川起身向曹丕行了个礼,嘟囔道:“殿下能先给杯水喝吗?快渴死了。”

曹丕笑笑,竟然亲自给二人斟水。

田川躬身接过茶碗,一饮而尽,贾逸却没有动。

曹丕笑道:“怎么,贾校尉不渴?”

贾逸沉声道:“下官听蒋大人说过,世子待人温厚,尤其体恤下属。蒋大人每次来世子府,世子总会用上好的东吴茶片招待。今日有缘拜见世子,又得世子亲自斟茶,下官却看到茶碗中只是白水,并无茶叶。”

田川连连向贾逸使眼色,小声道:“你发什么疯啊,怎么这样跟世子说话?”

曹丕摆摆手,示意田川不必紧张,接着笑道:“怎么,贾校尉觉得自己应该喝上好的东吴茶片吗?”

贾逸摇头:“下官不是觉得应该喝,而是想喝。”

曹丕转头看着墙上挂着的长绢,道:“你就是贾逸?这墙壁上的赋,你刚才看了好几眼,怎么,也读过么?”

贾逸道:“回禀世子,这两篇赋,下官通读过,但还不甚明了。”

曹丕一笑:“那你觉得这两篇,哪篇要好一点?”

这两篇赋,都是传世名作,各有千秋。至于说哪篇要更好一点,当世不少宿儒都争论不休,无法定论,这个问题要贾逸这个武官来回答,确实难了点。

贾逸犹豫一下,道:“下官更喜欢《过秦论》。”

曹丕一怔,他本料想贾逸会选声名更为显赫的《两都赋》,却料不到选了《过秦论》。他奇道:“贾校尉怎么会选《过秦论》?”

贾逸答道:“早先父亲跟叔公交往甚密,我有次偶然听到他们提到了《过秦论》。叔公说了一句话来评论《过秦论》,下官印象颇深。”

“什么话?”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曹丕脸上笑意退去,将这句话默念了好几次,心意怅然。

两人一起沉默,良久之后,曹丕站起了身,直接走进了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