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河山表里更分明 明清之际的风起云涌(第34/36页)
[40] 不独满清有意加重江南赋税,明朝也做过此事。大明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因宿敌张士诚曾占据苏州,江南士民多为张士诚出力,取沈万三家租簿定额,对江南一带格外加赋,每亩完粮七斗五升。后经苏州知府魏观请命,朱元璋才勉强同意将原定的高额田赋减去一半。
[41] 古代官府限令吏役办事,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警惩,叫作追比。
[42] 清初,各县都设有常平仓。丰年时,官府平价收进;歉年时,低价赈济,以平衡粮价。
[43] 清制:道台(又称道员)是省(长官为总督、巡抚)与府(长官为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清初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
[44] 文庙:孔庙的别称,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45] “哭庙”是苏州一带流传已久的习俗。当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来自殷实之家、中产阶级的读书人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监察力量,当官府有不法之事不当之举,士子们每每聚集文庙,作《卷堂文》,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后,更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在明朝,人多势众的“哭庙”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视而采纳。
[46] 唯亭:镇名,在吴县东面,跨娄江两岸,北近阳澄湖。附近水产丰富,产“阳澄湖大蟹”。
[47] 程翼苍名程邑,字幼洪,号翼苍,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金陵画家胡玉昆(名元润)有画作《宋宫古梅图》,为程翼苍收藏。王士祯(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是钱谦益之后的文坛盟主,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有《题胡玉昆“宋梅图”为程翼苍》云:“风雨崖山事杳然,故宫疏影自年年。何人寄恨丹青里,留伴冬青哭杜鹃?”诗中抒写画意,追怀南宋亡国事。连王士祯这样得志于清廷的人都在诗作中流露出不忘故国之意,足见当时士人普遍心向大明。
[48] 抚宪:下属对巡抚的尊称。巡抚(又称抚台)是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后期,安徽、江西两抚不再听命于总督。
[49] 郎廷佐不独是武夫一名,其人擅长工艺,督造陶器仿古酷肖,时称“郎窑”。
[50]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从努尔哈赤开始,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满语,意为旗主,一旗长官,管理全旗户口、生产、教养、训练等事)、议政大臣共同议政,“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代表着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同样,在必要时,皇帝也可以撤销某一贵族及大臣的“议政”资格。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象征着贵族政治权力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必然与皇权产生矛盾。康熙一朝,政务基本交给朝廷内阁处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人数增多,议政的贵族大臣的选任放松了,参与的贵族级别降低,议政权限也被压缩。但在这一朝,议政王大臣会议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军国大事、重大案件等,会议都有议政权限。到了雍正一朝建立军机处,更大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到乾隆一朝废除。康熙初,旗主任议政者仅有二人,康亲王杰书(正红旗)与显亲王富绶(镶白旗),富绶在康熙八年死去,杰书于康熙三十六年死,之后,这一机构再无议政王,《清圣祖实录》中已称其为议政大臣会议。